
作者:藍慧珊 律師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來看,有著各式各樣的解放運動,如黑人解放運動、同性戀解放運動、婦女解放運動等,這些解放運動共同的精神,即是社會上相對少數的族群,集結對抗人類社會中經年累月所形成對該少數族群之偏見與歧視,即社會上一些所謂 ”主流”、”理所當然”的價值觀;在各種解放運動開始之前,黑人天生就應該成為奴隸,不配與其他人種享有平等待遇;同性戀活該活在人類社會的陰暗角落中,他只是上帝不小心創造的瑕疵品;女人是男人財產的一部分,不應該擁有自主決定權;上述種種曾經被過去社會認為理所當然、無庸置疑的價值觀,在今天的社會顯得如此可笑!那動物呢?動物是否活該受到人類堂而皇之的欺壓及虐待?動物是否有免於受人類歧視及虐待的權利?對動物的歧視與之前白人對黑人的歧視、非同性戀對同性戀的歧視、男人對女人的歧視,本質上是否相同?
近日沸沸揚揚的寵物遭人開車撞死,請求損害賠償的案例,不少人提出正反兩面看法,反對的理由大抵以寵物非人、不應享有人的待遇,及目前台灣社會對動物權的重視尚未成形,法律未規定寵物主人得請求精神慰撫金等理由來質疑該判決;惟法律條文只是形式,法律實質的內涵為何,端看法律應用者如何詮釋,這就是法律最有趣的地方;同樣的一個法條,往往會有兩個以上不同面向的解釋及適用方法,選擇哪一邊的解釋,則取決於法律應用者的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