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麻姑娘
我沒有結婚,沒有小孩,卻有貓為伴。對我來說,我的貓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照顧他們,愛他們。這是養貓六年多來,讓我產生的,類似母親的感覺。因為 Aki 和 Shining 、我的貓和我遇到的流浪動物,我學會了珍惜,學會了付出,學會了信任與等待,但有些貓卻等不及我學會便離去了。
Aki 是我收養的第一隻流浪貓,當時我熟識的貓園,建議我收養這隻小黑貓,那時她非常小,讓我產生像老鼠的錯覺。當我答應養她,將她帶出貓園的籠子時,我還記得在貓園工作的朋友一邊對她說,「你很幸運,就要回家過幸福的生活了。」
然而 Aki 有家的生活並不長,大約九個月的時間,並且在一種很突然的情況下逝去。那時我人在台北出差,和我的同事住在我二弟家中;我的好友,那時正好和我同住的小糖,發現 Aki 全身發出惡臭,幾近腐爛,只剩一絲氣息痛苦地呻吟著。
其實她已經病很久了。之前幾個月我發現她脖子長瘤,趕緊送她就醫,開刀之後,我以為已經痊癒了。本來畏縮的個性變得開朗了,以前老愛躲起來,那陣子也可以隨著其他的貓出來走走。
然後,不知不覺之間,她又開始躲藏了。我覺得有點兒氣餒,對她失去耐性。因此在她身上貼上標籤,認為她不合群。其實不是,她生病了,而我疏忽了,因此錯失了救治她的機會。
Aki 在我來不及回到高雄前就去世了。那天是星期天早上,我匆匆趕回家時, Aki 已經被送走了,連看她最後一眼也來不及。我記得那種感覺,心好痛,空氣稀薄的令我無法呼吸, Aki 就像我身體最寶貴的一部分,被突然地剝奪了,我的內裏好像被挖空,掏得乾乾淨淨的;內心悔恨的希望死的是我……
那時候,我在一個服務發展遲緩幼兒的早療機構服務,接連兩位母親失去她們的孩子,即使是別人認為那小小的、不完美的孩子,喪子之痛仍令母親痛不欲生,那是她們心頭最寶貴的血肉,和我所經歷的傷痛相較,想必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我稍稍體會了母親喪子的心情。
此事一年又兩個月之後的 19 日星期天,另一隻我收留的流浪貓 Shining 逝去。
我對 Aki 和 Shining 感到很虧欠,那時的我確實不懂得善待她們。雖然,現在的我和 4 、 5 年前的我,在認知自己的責任上要深刻一些,但畢竟都喚不回 Aki 和 Shining 了。若是 Aki 和 Shining 還在,我會……這樣的造句常常在我腦海裏想像著,悲傷與悔恨的心情交雜,使我決心要做些事情來紀念她們。
我相信,唯有當人有被善待的經驗,才能善待動物。因此關懷「人」、反對暴力,是更基本的需要。支持服務弱勢族群的非營利組織,是我要努力的;而我也將以報導、書寫的方式來關懷流浪動物,爭取流浪動物保育權。我相信每個生命都是為愛而生, Aki 是, Shining 也是,我是,每個人都是。 Aki 教了我愛的功課,只是等不及我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