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傳統市場,危「雞」四伏

動物關懷
文/
關懷生命協會

作者:秘書處整理
 
傳統市場 危「雞」四伏
 
    94年10月27日上午,立法委員鄭運鵬、林岱樺與本會聯合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禁止傳統市場現宰活禽。記者會中,本會公佈一卷在傳統市場拍攝現宰禽類的影片,發現六大防疫漏洞,呼籲政府重視此嚴重問題。
 
    記者會中昭慧法師表示,傳統市場非人道宰殺活禽,由於國人習於溫體肉,令禽畜遭受無邊痛苦;而且,當眾活宰雞隻,民眾經常目睹血腥畫面,仁慈心容易麻木鈍化;現在面臨禽流感危機,消費者應該趁這時候好好思考,是不是要改掉吃溫體肉的習慣,因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消費減少則殺戮也會減少,也能遠離人畜共通疾病的威脅。
 
    林岱樺委員提到,傳統市場環境缺乏消毒及冷藏設備,無衛生安全檢驗機制,現宰肉品實在衛生堪虞,主婦不可不察。當此禽流感疫情緊繃之際,農委會應貫徹畜牧法第29條,同時,「土雞產銷履歷」制度應排除傳統市場的現宰肉品。委員又說,美國國家保健署於 1999 年修訂飲食指南,明定健康飲食的四大類為:穀物、豆類、蔬菜、水果;淘汰了肉類和乳酪。美國營養指南諮詢委員會於2000年制定食物營養以素食為主。認為素食不僅促進人類健康,還可以幫助數以億計的農場動物免遭摧殘,兼可消除殘暴,培養仁慈博愛的精神。最後委員呼籲大家可從一日一餐素食開始嘗試,響應關懷生命協會的「一日一素」運動。
 
   鄭運鵬委員亦邀請農委會防疫檢疫局、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及經濟部等官員到記者會現場說明。疾管局及經濟部皆贊同禁止傳統市場活禽屠宰及交易,經濟部也已於93年4月7日公告「禁止在零售市場宰殺牲畜」,然而農委會卻在當年7月1日公告傳統市場家禽屠宰排除於畜牧法之外。鄭委員透漏,記者會前日他與(前)農委會李金龍主委聯繫,主委表示,將於一星期內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如何執行傳統市場禁止活宰畜禽作業。由於擔心攤商反彈,農政與衛生單位於該會議中決議,「一旦台灣發生」H5N1就會立刻禁止市場活禽屠宰的結論。
 
台北市率先施行屠體交易
    記者會之後,本會復請台北市劉耀仁議員於市政質詢,台北市58處市場、420處攤販,加上周邊巷弄與雞隻運送道路,傳統市場形同禽流感爆發之「大地雷」,可以說,「買雞有多容易,感染就有多容易」。「一旦台灣發生」高病原性病毒(H5N1),恐怕為時已晚矣。於是去年底,台北市率先輔導攤商改以屠體交易方式,避免於市場販賣活體家禽,杜絕傳染病源。市場處先針對五處市場推廣,補助每攤十萬元,協助補助冷藏設備取代原本擺在市場內的雞籠;並且增加真空包裝機,可使家禽屠體保存期限延長三天。
 
陳總統指示「該斷當斷」
    (前)農委會主委李金龍也極為同意,各國禽流感疫情風聲鶴唳,傳統市場雞販現宰活禽易成防疫漏洞,並造成環境衛生髒亂,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是遲早要做的事。傳統市場空氣常不流通,現宰家禽不僅易造成環境髒亂,萬一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也很容易經由家禽的糞便、血水、羽毛污染市場其他食物或傳染給人。
 
透過立法委員的努力遊說及(前)農委會李金龍主委的支持,終於獲得政府高層的積極回應。今年3月9日,陳水扁總統在主持「因應禽流感可能入侵防治對策」第三次高層會議當中強調,國內的傳統市場是禽流感蔓延潛在的死角,政府相關主責單位應儘速研議禁止傳統市場宰殺活禽。16日下午陳總統視察「國家衛生指揮中心」,致詞時又特別強調,「防疫視同作戰,作戰首重紀律」,行政院對於傳統市場禁宰活禽「該斷當斷」。
於是,農委會、經濟部、內政部營建署等相關單位開始積極動起來,協助傳統屠宰業者興建屠宰場,以提升防疫安全。預訂從今年九月開始,將全面禁止傳統市場現宰活體家禽,全部都要改成電動屠宰、然後分送到市場販賣。
 
 
記者會新聞稿
鄭運鵬、林岱樺立法委員、關懷生命協會
 
    H5N1禽流感疫情,已經造成世界各國恐慌,從目前發生案例來看,皆為「禽傳人」的階段。發生疫情的東南亞國家,都有家禽的活體買賣與活雞現宰的情形,而台灣傳統市場也存有同樣的交易習慣,假使疫情入侵台灣,恐怕將成疫情散佈的途徑。立委鄭運鵬、林岱樺與關懷生命協會昭慧法師聯合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院明令禁止市場禽類現宰行為,並且落實畜牧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強制家禽於屠宰場宰殺,屠體再於市場販賣。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屠宰三億五千萬隻雞,白肉雞與有色土雞各半,其中白肉雞的電宰率已達八成,因此攤商以手工現宰,其實只佔少部份。但為迎合「現買現殺」的消費習慣,卻要付出許多代價,活雞必須由畜養地運送至市場,運送過程不僅沿途排放糞尿污染環境,也會造成雞隻的死亡。
 
關懷生命協會近期走訪活禽屠宰之傳統市場,發現以下防疫漏洞:
 
1.攤商皆未穿戴口罩、手套等防護措施,進出市場未做清洗及消毒動作。
2.裝載活禽的籠子及載車,沒有任何清洗及消毒,散置於市場內外各處。
3.載車沒有任何遮蔽,南來北往成為防疫漏洞。
4.來自全台各處的活禽未賣出者,就籠養於市場內,糞水隨溝渠四處橫溢。旁邊就是菜蔬魚蝦等其他攤販,衛生勘虞。
5.一般民眾可以近距離靠近、碰觸活禽。
6.現場屠宰後的血水糞水,四處橫溢,隨溝渠流遍市場內外。
 
詢問攤商是否害怕禽流感?會不會自主量體溫?攤商回答:「安啦!這些雞的來源都很安全。」令人不禁十分擔憂。人類得到禽流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接觸感染了病毒的禽類或其糞便。然而,活禽載車南來北往於各地出入,攤商在傳統市場飼養和交易活禽,成為禽流感防疫的嚴重死角。而且,禽流感在發病之前,已具有感染能力。傳統市場涼爽和潮濕的條件,正是禽流感病毒可存活很長時間的最佳環境。「一旦台灣發生」高病原性病毒(H5N1),恐怕為時已晚矣!
 
    由於活雞宰殺必須將活雞畜養在市場內的雞籠,排放糞尿及紛飛羽毛都是造成市場環境髒亂的主因,不僅不符合環境衛生的要求,也讓傳統市場購物環境無法提升,影響其他商家的生意。更重要的是,糞尿、羽毛、血水也是病媒傳染途徑之一,就公共衛生角度而言,市場不應該存在雞隻活體宰殺。再者,台灣周邊國家屬於禽流感的疫區,就防疫角度而言,市場活雞宰殺也應該明文禁止。
 
不論從環境、公共衛生、防疫、保護動物、改善消費者購物環境等角度來看,市場活雞宰殺交易習慣都必須有所改變。農委會有責任鼓勵屠體交易、人道屠宰,並輔導業者建立冷藏鏈;在不犧牲動物福利與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提升業者的「競爭力」,不能放任不管。故依畜牧法第二十九條:「屠宰供食用之豬、牛、羊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家畜、家禽,應於屠宰場為之。」立委鄭運鵬強調,希望農委會限期公告,將家禽納入管理範圍,以符合「殺雞要人道、賣雞要文明、買雞要衛生、吃雞要安全」的四要原則。
 
保障雞商 市場禁宰活禽
鄭運鵬立法委員/原刊於2006.3.11中國時報
 
     為因應禽流感進入高峰期,總統府日前舉行國安高層會議聽取最新疫情報告,陳水扁總統指示當場政府相關單位,儘速協調各地方政府,研議是否可以禁止傳統市場宰殺活禽,回歸畜牧法,集中機械屠宰,以大幅減少人禽接觸感染病毒機會。此消息見報後,部分傳統市場雞商紛紛表達抗議,揚言走上街頭抗議。然而,筆者卻認為,在禽流感未在台灣爆發之前,限期禁止傳統市場宰殺活禽,才是保障雞商的做法。 
 
    H5N1禽流感疫情,已經造成世界各國恐慌,從目前發生案例來看,都是屬於「禽傳人」階段。在台灣,為迎合「現買現殺」的消費習慣,活雞必須由畜養地運送至市場,運送過程沿途排放糞尿污染環境,正是H5N1並病毒擴散的途徑。活雞宰殺必須將活雞畜養在市場中,糞尿及羽毛是造成市場環境髒亂的主因,不僅不符合環境衛生的要求,也讓傳統市場購物環境無法提升,影響其他商家的生意。 
 
     過去許多慈善團體基於保護動物的人道立場,多次要求政府禁止宰殺活禽,然而農委會無法抵擋部分雞農的抗議而沒有作為。如今,台灣週邊國家皆是禽流感疫區,正所謂是「大敵當前」,假使一旦發生疫情,衛生署基於防疫需要,還是要禁止傳統市場宰殺活擒,屆時業者沒有緩衝時間,損失根本無法預計。故政府應該利用疫情尚未發生時機,鼓勵屠體交易、人道屠宰,並輔導業者建立冷藏鏈,使一般民眾不會與直接活禽接觸。倘使,日後發生疫情,污染區有明確範圍,民眾不至於恐慌而一味拒吃雞、鴨,這才是保障雞商、雞農的負責任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