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湯宜之 / 關懷生命協會專案主任
去年暑假我們一家子去花蓮,除了協助在偏僻國小教學的妹妹,也順道四處觀光。
一天,我們至新城鄉的光隆博物館,逛到一半,從廣播傳來活動訊息:難得的猴子軍團表演即將開始,請遊客移至隔壁表演廳……
舞台上,看到三隻獼猴:兩大一小,體型最小的那隻被打扮成小女生。印象最深的是一隻叫「二哥」的大猴子。身為老師的妹妹像對小朋友作評語似的說:「那隻猴子比較不專心喔!」學過訓犬的我則提出不同的看法:那隻猴子一定是新來的,馴化時間短,而且不服馴獸師。果然,在幾次偷跑之後,馴獸師向大家解釋:那隻猴子是剛加入的成員,還不太適應,請大家包涵。
我開始同情那隻猴子。有帶狗上台經驗的我,很能了解那種呈現焦慮的肢體語言。
站在台上面對鼓譟的觀眾,不論是對人或是動物,都會感到緊張與壓力。然而,不會有動物自願站在那個位置,牠是被飼養者強迫帶上去的。這時,動物會像孩子一樣,想依靠牠最熟悉而信賴的人,牠的眼神將時時望著馴獸師或訓犬師,以尋求安全感。可是,如果那個飼養者不能成為這個角色——一個動物最熟悉而信賴的人,那麼,「逃離現場」將會是牠最想做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那隻叫「二哥」猴子四處張望,且伺機逃跑的原因。可是,鐵鍊銬在腳踝上,牠那兒也去不了。
為什麼這個馬戲團表演要取名為「猴子軍團」呢?因為表演人身著迷彩、手持教鞭,以軍中操練為演戲主題。猴子們得依指令動作,然而,為了表演需要,明明已正確行動的猴子,卻得不斷地被斥責,並被處罰仰臥起坐及伏地挺身。為了強化戲劇張力,教鞭不時拍打在猴子旁的地板或物品上,發出巨響;有時表演特技,也會請觀眾拍手與歡呼,不知道這樣的喧嘩場面對猴子們的心情有什麼影響?

更慘的是,馴獸師像叫賣式的歡迎小朋友一起上台玩「丟圈圈」的遊戲,套中小猴子的話,還可以發500元……孩子們熱絡地舉手(唉!包括我兒子),被選中的孩子便上台拿起圈圈,把猴子當玩具套。就這樣,牠一直被套環打。小猴子開始閃躲,而在一旁觀看的大猴們也動來動去,尤其是「二哥」。
焦慮感從來是不會自動消失的。
當第二個被選中的孩子跳上台時,非常恐怖的事發生了:「二哥」掙脫鐵鍊上的重物,十分迅速地抱住那個孩子的頭,如果沒看錯的話,牠恐怕是咬了他!
大家都嚇呆了,不知停格幾秒,那孩子才嚎啕大哭,此時大人們才衝上台,大夥兒團團圍住想辦法分開猴子與孩子……
半晌,我問芮芮及小葦:「你們還想上台丟猴子嗎?」他們很用力地搖搖頭。

良久,我只能說,千萬不能發生這種事。這和被狗咬到是很不一樣的!當被不明犬隻咬傷時,我們通常會去醫院消毒傷口與施打破傷風疫苗,周全點應將該犬送至動物疾病防治所,進行隔離檢疫至少一週,以確定該犬的健康情形。但面對野生動物就很難說了,尤其是同屬靈長類的猿猴,有更大的機會潛藏人畜共通傳染病,且發病時間未可預期!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因為,狗和人至少已有一萬五千年相處的歷史,不論是生理疾病或心理行為,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
而獼猴適合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嗎?牠們聰明伶俐又生得可愛,可是,獼猴是群性動物,有其複雜的社會結構與社交活動需要滿足,失去這樣的互動,會讓動物承受很大的壓力。而且,野生動物需要廣大而豐富的空間,任其遊走、覓食、玩耍等表現正常行為。如果,再加上馬戲團不當的訓練,其累積的緊迫可想而知。這也就是為什麼「二哥」會突如其來地攻擊小孩了。
據說,這三隻猴子是日本獼猴,好奇的是,原本該在山林跳躍的動物,為什麼出現於此雜耍呢?牠們為什麼孤零零地在人類社會呢?難道牠們遇到可怕的獵人,殘殺牠們的雙親,以便於搶奪幼猴賣作寵物嗎?鐵鍊背後,牠們過著怎樣的生活?而那闖禍的「二哥」又將被如何處置?……
到底,在台下拍手叫好的我們,對那些動物做了什麼?
本文插圖由芮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