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公狗絕育率偏低的原因-兼論公狗絕育的好處

動物關懷

 

作者: 黃淑郁/興國管理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依據我們絕育計劃的統計,從二OO五年三月到二OO六年四月,在台南鄰近地區絕育的1,121隻動物裡頭,有897隻是狗,其中母狗占84%,而公狗只占16%。貓絕育總數為224隻,其中母貓和公貓分別占56%和44%。雖然貓的絕育量在絕育補助也占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因本文以探討犬隻絕育為主,所以貓的絕育暫且不予分析。總體而言,公狗絕育率偏低的原因可分成兩大部分,第一是照護者認為公狗絕育對犬隻繁殖的控制沒有幫助,第二則為照護者偏差的性別觀念。本文將對這兩部分做詳細的分析。
 
  截至二OO六年四月,在我們的補助下絕育的那897隻狗當中,有73.50%是屬流浪犬,包括依附在住家、工廠和公司行號生活,類似家犬的流浪犬。照護這批流浪犬的愛心人士都持有控制犬隻繁殖的觀念,所以多以控制成效的高低來決定應該絕育公狗或母狗。顯然的,愛心人士在狗屬多配偶的情況下,認為絕育公狗對控制繁殖沒有效果,所以大都投注在母狗的絕育。愛心人士的做法,我要分理論和實際來討論。
 
  以理論而言,既然狗是屬多配偶,那麼在一個地區,只要有一隻公狗未絕育,就可以使附近的所有母狗都懷孕。所以,要使母狗不懷孕,如果選擇絕育公狗的話,要絕育所有的公狗才能奏效。舉例來說,有一地區住有五隻公狗和五隻母狗,縱然已絕育了四隻公狗,漏網之魚的那一隻沒絕育的公狗仍會使所有五隻母狗懷孕,所以絕育那四隻公狗等於白絕育,浪費時間和金錢。基於這個緣故,愛心人士選擇不把有限的體力、時間和金錢投擲在公狗無效的絕育。他們認為每絕育一隻母狗,就少了一隻在繁殖,效果立顯,不像前面所舉的例子,在忙著絕育那五隻公狗的當頭,母狗或許全都懷孕了。
 
  雖然理論上公狗絕育的效果受制於先天的多配偶性,但是我們認為公狗絕育是否有效以及實際應如何捕犬絕育,也要看流浪犬的性別分布。若是某一地區公狗比母狗少很多,譬如八隻母狗,兩隻公狗,那麼抓狗的時候,可以採取抓到那隻就絕育那隻的方式,不必像有些愛心人士,抓到公狗就放,然後誘捕籠再重新擺設一次,把目標完全鎖在母狗。若不放走公狗,那麼要捕捉、絕育那兩隻公狗或許不必延盪很多時間,只要把他們絕育了,就可以暫時解除警報了。反過來說,若目標一定都放在母狗,八隻母狗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抓到的,時間一拖延,他們之中很可能就有一部分被交配到,反而比從少數的公狗先下手,或採取不分性別一併捕捉的方式為不利。
 
  二OO五年我們從事台南市流浪犬分布調查的同時,也進行家犬的調查。我們目前已完成了那預定的一萬餘戶住家的電話抽樣訪問。資料尚在分析中,不過根據初步統計,在沒意願利用補助將家犬絕育的諸多理由中,性別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的理由。換言之,有不少比率的調查戶認為公狗”不會生”,所以沒有動機將其絕育。除了這個正式的研究調查,在平常的社區訪問或交談中,很多人也都認為公狗不會生,所以絕育公狗是多此一舉。
 
  一般大眾所謂的公狗不會生,是包含著不替別人的母狗設想的意味,在觀念上未免流於偏狹。當然公狗交配的對象,不限家犬,家裡養的公狗也會找流浪犬交配,產生野生犬。很明顯的,大眾對待人類和動物是有很大區別的,男性的後代,不管是和誰生的,一定得認祖歸宗,對自家養的公狗的後代卻慶幸落在別人家。看到小流浪犬,有時我腦子會產生一幅畫面,那就是一群母狗帶領著一窩窩的小狗,在台灣的街道,舉著書寫”認祖歸宗”的白布魚貫遊行,尋找父親。
 
  我們在宣導絕育時,大眾舉出的不將公狗絕育的原因,除了公狗不會生的理由以外,還包括:絕育會讓公狗產生自卑,使公狗沒有性行為是不人道的作法,以及斷了狗的後代也會斷了自家香火。聽得都一愣一愣的。這不都是男性的影射嗎?三年半前我要將校園一隻公狗帶出去絕育時,還得躲躲藏藏的,因為校門口警衛都是男性,平常言談間已知道他們反對公狗絕育。絕育當天,我們用掩護的方式,成功的帶狗溜出校門了,從醫院回來卻被警衛撞見。知道原委後,警衛臉色很陰沉,看了讓我一時腦子暈眩,錯愕間還懷疑我是否抓錯了對象,把警衛抓去絕育了,不然他臉色怎麼那麼凝重。
 
  談到公狗絕育,就會碰到上述性別的困擾,搞得霧煞煞的。後來我乾脆找信得過的一位外國男性師長來問。據他分析,絕育不會造成公狗自卑,而且公狗絕育後,不會情不自禁的受遠近發情母狗的氣味吸引,所以不需要冒著打鬥的危險,越區競爭交配母狗。原來公狗交配,是要這麼辛苦的,難怪師長說,公狗絕育後少了求偶的焦心,生活反而比較安逸。這種道理和孔子所說的”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則隨心所欲不踰矩”好像是相通的。反正只要是動物,不管是人或狗,性荷爾蒙一消失,性情就逐漸返老還童,回歸天然了。
 
 
  國人對公狗性別所持有的迷思,除了造成對公狗交配少加約束而產生難以處理的流浪犬問題,以及遭致公狗求偶打鬥而受傷、喪命以外,還會造成公狗健康上的威脅。不久以前一位愛心人士談到他撿到的一隻公狗,因得性病,整個性器官潰爛到慘不忍睹的地步。這類性病是可以防患的,某些國外動物庇護所的傳單和其網站的資訊,謂動物絕育可以避免動物性器官方面的疾病,包括癌症。這類資訊應該會愈來愈普及。話說兩年前我在加州和家人團聚,有一次利用等綠燈的時間和行人交談。站在我旁邊的行人正好牽著一隻體型不大的狗剛好也要過馬路。據他說,縱然照護者認為自己的狗沒有交配之虞,但為了狗狗的健康著想仍然要替他絕育。剛好今年六月,我向國內一位獸醫師請教一隻年長流浪犬絕育的事,他也以促進健康和行為的觀點,考慮是否將其絕育。
 
  歸納以上分析,狗因為多偶性,所以不少流浪犬照護者多由理論認定絕育公狗對控制犬數是無益的。但是,這個單獨絕育母狗的控制犬數方式並不週全,所以我們擬定一些捕犬絕育原則讓愛心人士參考。(一)當管理區域內母狗相對較公狗少很多的時候,把握時間,先搶救母狗使其不懷孕是合理的; (二) 但是在公少母多的情況 若能趕緊絕育公狗,讓整個情況暫時先穩定下來,同時繼續誘捕母狗一併絕育,反倒有利。(三)當性別比例不是很懸殊的時候,則不要拘泥非母狗不抓,應該採取抓到那隻就絕育那隻的方式進行捕犬,不要把捕到的公狗又放掉。(四)當管理區域內犬隻性別分布不清楚,或因犬隻流動而使性別比例不穩定,在這種情況應該不分性別,抓到那隻就絕育那隻。
 
  在家犬這一方面,不少人引用絕育公犬無效的說法而不替自家公狗絕育,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態度。理由很簡單,若每家都替自家的公狗絕育,社區還會有小狗出生嗎?這表示絕育公狗是有效的,是控制犬數的利器。至於慶幸自己的狗是公的,生了也是生在別人家,或強調公狗性優勢而反對絕育,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需要給予輔導,以改變其偏狹的觀念。
 
  我們的結論是不管是家犬或流浪犬,公狗絕育對控制犬數是有效的,而且可以促進動物的健康和安適,所以希望大眾注重公狗的絕育,以提高其絕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