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初我曾應邀和劉克襄去樂青辦的文學營和院民們聊天。之前我久己聽聞樂生院裏多被人丟棄流浪貓狗,也曾在網上看過樂生老房子老樹老牆上悠然自在的貓。因此去之前,我期盼是一次和院民們分享他們在被禁錮被剝奪的漫長人生中和動物相伴的愉悅經驗。
事實上正相反,在我們可能「陳義過高」的談話途中,金英阿姨牽著一隻被捕獸夾夾傷的三腳狗蹲在旁邊哭泣,狗狗長得纖巧似鹿,敏感膽怯的大眼,腳一定也曾和鹿一樣敏捷美麗。原來院裏的貓狗全都金英阿姨在顧,其他人並不那麼能接受,甚至有人不時叫環保局來捕捉,有人甚至在後山菜園周遭擺滿捕獸夾,導致院內二十隻狗裏竟有六隻狗被夾傷,一隻因傷太嚴重躲起來後,自此就消失了。
狗的問題顯然困擾爭議了很久,意見領袖阿添伯便向我們重述反對那方的意見,並建議「為什麼不能建個大籠子將這些貓狗全數關進去就好」我只能回答,當初樂生不就在如此的思維下才產生的嗎?健康的大多數人,以為只要把這些也不知是否有傳染性,但病容確是和正常人不同的「異類」通通關進一個大籠子裏眼不為淨的問題解決了。
那天的結論是,雙方充份對話聆聽後,找到了彼此可妥協尊重的共生方式,金英阿姨更積極尋求和樂青中關注動保的學生做貓狗捕捉結紮的工作和清理院區內院民們散步活動步道上的排洩物,並尋求向放置的人宣導動保法捕獸夾罰則,其他院民則重新試著容忍接納。這些其實和他們「被排斥被遺棄」命運相似的生命們。
黃昏的大榕樹下,好一幅動人的和解共生圖像,學習,永遠不嫌晚,我們相信樂青的學生們和我一樣都上了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