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妳知道什麼是三腳狗?
牠們最常出現在陽明山、山區..等賞心悅目的風景區
因為人類的私利,造成牠們肢體殘缺、生存困難
文:本會專員 林憶珊
放生就是放牠去死
在台灣,率性豢養又隨便棄養實在太多,民眾會將狗載到很遠的荒郊野外放生,尤其是風景秀麗的區域儼然成為棄犬聖地,這可以逐一從烏來沿路、林口台地、河堤公園以及登山路徑如觀音山等地觀察,每隔一陣子就能見到新的面孔而得知,通常狗兒都天真的誤以為主人帶牠去玩耍,最後,主人會趁其不注意時趕快加速急駛逃離,留下狗狗急追不及,一臉茫然不知去向的樣態。這些被放生的狗之中,有一大部分是,主人未幫家犬?育生了小狗之後卻無能為力處理,乾脆將一整窩小狗丟到山野,眼不見為淨,仿佛沒這回事。你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風景優美的烤肉區總有成群流浪狗,如現在公立收容所常客的拉不拉多等,一群狗圍著人類要吃東西,流浪動物討食團的規模甚至比烤肉團的人還多。
我真希望這是過份渲染,不過卻是事實,某位住在棄犬聖地的愛心媽媽因為這現象早已灰心喪氣,幾乎每隔二個星期就會提到:「又有新的一窩,那邊出現新的一隻,馬路上撞死幾隻」,沒有例外,在那位愛心媽媽訴說後不久,接著就是民眾通報捕犬人員捉狗,在收容所無人認養後處決,如此情節不斷重複。此種台灣人放生的惡習自以為是做功德,其實就是放死。事實上,陽明山就是其中一個最大宗熱門點。據附近的店家表示,狗兒多數是被主人載來這兒丟棄的,再加上多半未?育,繼而就是代代相傳的流浪命運。民眾拼命往山上丟,在缺食物、缺醫療、缺照顧的情況下,任憑自生自滅,最後多半死亡,但是沒有差,反正永遠都有新丟與新生的一批。不適應者被淘汱,再丟、再生,難怪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面孔。
國家公園是動物天堂?
某日,在協會接獲尤小姐報案訴說此事,聽在耳裡簡直不可思議!或許是因為以前上陽明山時都覺得風景很美、氣氛到位,沒想到賞心悅目之下如此駭人,後來我陸續隨著尤小姐來到竹子湖等地方,由於我們手中拿著飼料因此陸續吸引著狗兒們出現。真的到處都觸目可及,尤小姐指著狗兒們:「妳看!牠的腳有受傷,那隻也是跛腳!那邊少一截」我們倆一邊發冷抖著,不約而同都希望下山後到7-11喝熱湯取暖,很難想像這一大群殘肢狗,如何於受凍艱困的環境中討生活。
被丟的狗需要懂得生存之道,或許幸運尚可茍活,不過多半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被丟的家犬平時被養在家裡,應變能力沒那麼好,不是遭到車子輾過,就是飢寒交迫缺乏飲食照料,要不就瘦骨嶙峋,或是被捕犬人捉走,牠們終究難逃潰散死亡或飢渴羸弱的悲劇。更要命的是,那些被丟在山林的狗兒,還得學會避開遍佈的地雷--讓動物不死即傷的捕獸夾。既然無辜犬貓在被丟前即為家犬家貓,並不是野生動物毫無求生的能力,才會發生有些狗因肚子餓,為了求一口飯吃,而誤入被人類掛著誘餌的捕獸夾。
上山查訪為何有捕獸夾?聽住戶說是有人怕狗去踐踏菜園與花圃只好放置獸夾,連家犬家貓也難以倖免,除了捕獸夾之外還會放置毒餌。每年花季海芋季一到,狗狗就要特別小心。一戶當地居民提及:「我們家8隻狗中有4隻曾被捕獸夾夾到過,捕獸夾都被拖回家來,有5隻曾吃到毒藥,其中4隻已不幸離開我們。現在竹子湖的流浪狗和六七年前我剛搬上山時比起來已經少很多了,連家犬都被毒死了」。「幾年前山上學校旁邊的農田裡就有捕獸夾,小朋友都會好奇的靠近,實在非常危險!!真是太離譜了!」
野生動物方面則是對山產食物的需求(不能用毒餌是因為要給人吃的),因此就有山老鼠為了掙錢擺置捉來賣,聽當地人提及曾看到山豬是用鋼鐵線帶夾子,而山雞是用細小多層次的鋼絲圈絲,蛇類是用一個圓圈只要經過就會自動縮緊,松鼠則用捕鼠夾即可。總而言之,犬貓不是惹人討厭就是危害人類權益,而野生動物則是市場的消費需求,因此通通面臨私刑伺候以及被「解決」的命運。
其實打從十幾年前陽明山就出現大批斷腳狗了,當初還以為是有人拿刀砍斷虐待牠們。最駭人聽聞的是,過往新聞報導提及陽明山有成堆的狗白骨,造就了動物冤魂與森森白骨,恐怕不少也是捕獸夾惹的禍!在風景明媚的陽明山上,舉目皆可見成群的斷肢與跛行狗,觀光勝地擎天崗儼然像是動物的亂葬崗,有一種殘忍與美麗並列的衝突。據說己經十幾年來都如此,一切看似美好,卻忽見殘酷的光景:一群苟活的三腳狗甚至二腳狗爬行,乃變成一個少人聞問的觀光景象。
國家公園一向有野生動物最後一塊淨土之名,之前,立委竟擬修法開放原住民狩獵,讓國家公園的動物岌岌可危。看來,早己被捕獸夾攻掠的國家級保育區,似乎早就很難維持保育的初衷,別忘了,捕獸陷阱是「機率相同」,「一視同仁」、「來者不拒」的。很多野生動物實不亞於流浪動物的受害程度,如山羌、黑熊、獼猴等,保育類野生動物也是捕獸夾的最大宗受害者,除此,誰能鐵齒的確保人類,甚至幼童不是下一個受害者?

人類禍害反致動物的生存衝突
我們在陽明山遇到一位小姐,車上滿是食物,她說她每兩天會過來這裡餵狗,風雨無阻的動機是,來自對流浪動物遭受飢渴受凍的不忍與不捨。不過,許多人及單位對她們卻欲除之而後快,按照反對者的說法,就是有他們前來餵食才造成流浪動物的問題,不過,難道不餵就沒這些流浪動物?這種普遍汙名化的論調並不公平,事實上,餵食的人因為同情而去餵養,與流浪動物問題無必然的因果關連,我們都不能否認棄養者才是最大禍首,而不是顛倒邏輯怪在這群人身上,況且於陽明山餵養很辛苦,必須要千里迢迢跑到寒冷山區。假如我們自許為文明社會,若要硬生生斷絕牠們的糧食,使其活活餓死也十分不人道。
站在官方立場,顯然地,陽明山根本不容許有「流浪犬貓」的生存空間,但他們對流浪動物無法持平的以野生動物看待,記者陳志東一篇「流浪貓狗危害,擎天岡野兔消失」讓長期以來潛存在既有的問題得以浮上檯面,如此會漸漸形成一股看法:野生動物的消失歸咎於流浪動物的禍害。可是這種結論是對的嗎?保護及關懷動物的重要概念是尊重每一有情生命的需要,對動物的仁慈心與同理心,不因類型(野生動物或流浪動物)而對牠們有偏好的另眼相待或是護此殺彼,所有動物都是無辜且平等,都有覺知感受能力的。這群流浪犬並不是主動想要去陽明山的,牠們是被載來放生的受害者,一切還是歸咎於人類的自私。

要如何採取行動
陽明山上一樁樁捕獸夾受害案件,到底要如何幫助牠們?這讓我想起一位鄉下婦人的陳情書,她曾拿著一隻被捕獸夾夾斷腿的兔子去醫院求救,她形容?:「牠應該是被捕獸夾夾住了好多天,腳拔不出來,不能去找東西吃,再加上日曬雨淋,才變得這麼虛弱。一直到夾住部分的肉和皮都爛掉了,剩下骨頭的時候,牠終於可以將腳拔出來,離開捕獸夾被人撿到……」。兔子幸運被她撿到,雖然最後死了,但至少有撿到、有被照顧。不過,要救助陽明山的狗豈是那麼容易,以我的救助經驗看來簡直困難,地處偏遠的高冷山上環境,每隻都露出恐懼驚惶的眼神難以親近,只要人類一接近就拐腿退後好幾步,任人看到牠們恐懼顫抖不再相信人類的模樣,感到痛楚之外還會加一層哀切,因此只能和牠們的身影遙遙相望,看著一群狗跛著、拖著、鮮血淋漓見骨的斷腿,徒呼負負。

1. 對民眾不能只仰仗道德性勸告,必須輔以落實法律為後盾,動物保護法明定棄養與獸夾違法皆有其罰則,野生動物保育法更有對捕捉野生動物,買賣保育類野生動物處以罰則。法律有相當的規定,但其實質的保護,仍有待警察及動保員加強執行稽查、取締。首先應善用公權力針對問題的源頭─即棄養與濫放獸夾的人,嚴加取締違法行為。
2. 恆春半島每年秋冬之際伯勞鳥常是獵人非法獵捕目標,墾警隊積極執行「護野鳥、反獵鷹」專案,有婦人因此被罰99萬,殺雞儆猴效果讓當地攤販不敢再賣烤伯勞鳥,成功原因之一為查緝專案對警察而言是有相對的績效。因此在現行動保員人力稀少得可憐的情況下,除了編列人事預算,讓每縣市至少多幾員專職動保員之外。政府於查緝動物虐待及棄養等相關案件時,讓執行者(動保員或警察)有相對的績效或是輔以專案才能成效良好,減少行政怠慢問題讓公權力得以伸張。
3. 誠然,實際執行時要抓出禍首並不容易,但若有心查辦技術上也不無可能,除了配合查緝專案的績效之外,可以仿傚垃圾不落地增設檢舉獎金制度,透過民眾當狗仔精神檢舉,鼓勵踴躍提供照片等線索。陽明山的警察在路口執行交通違規時可一併關切有人戴狗貓至陽明山,或是戴著收獲成果下山,甚至積極派動保員查訪斷腳狗群聚附近的可疑菜園或山林有無陷阱。
4. 農政單位一定要教育民眾動物保護的觀念,這都有實際簡單的人道解決方式,督促國家公園或市府動檢所定期宣導甚至強制將田地增設柵欄圍起來,人和動物就可以和平相處。動物保護概念皆可透過里長或是里民大會,加強宣導讓遊客及在地人認知到這件事情嚴重性,甚至可能影響觀光產業,就能喚起對生命的關心,養成全民共同監督的雞婆習慣。
陽明山不美,因為捕獸夾,曾幾何時,身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國家公園早已淪為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的殺戮戰場,期望未來還給動物一個安全的環境,沒有陷阱不再殺戮,不要讓所謂的動物淨土也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