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讓濫殺到台大為止」到「我的美麗校園也是牠的家」  

動物關懷

 

 
台灣大學關懷生命社 郭璇
 
2007年以前,台大校方配合政府政策,一律使用捕捉撲殺的方式處理流浪動物。那時看似美麗平靜的台大校園,長年下來卻積累了許許多多的殺業。 
 
然而,到了2009年的今天,台大已經婉拒北市環保局進入校園捕犬捕貓,總務處網站上甚至出現了「流浪動物專區」,以說明台大現行的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方式。 
 
一所這麼大的學校,怎麼會在短短兩年之內徹底轉換政策呢?本文即將敘述的就是這個故事:一群學生是如何從懷著一個夢想到逐漸將之雕琢成型,以及一個社團是如何伸出雙手徹底改善了自己的校園。
 
開端及動機:以TNR為革新的流浪動物管理方式 
國立台灣大學關懷生命社(以下簡稱懷生社)創社之初,定位為關懷流浪動物之動物保護社團,早年社務以提供流浪動物相關的校外志願服務為主。然而,自2007年初開始,懷生社由單純的動物保護社團,轉型兼而成為公共事務參與的團隊,逐步將一套革新的流浪動物管理方式引進台大校園,協助台大校方以及校園周邊社區解決流浪動物衍生的問題。 
 
促使懷生社轉型的契機是這樣的:當時社團成員有感台灣施行多年的流浪動物控管方式──捕捉撲殺,除了做法並不人道之外,也無法有效解決流浪動物造成的問題。因為流浪動物數量過多且繁殖快速,往往抓走了舊的動物、新的隨後進入,耗費許多人力物力,環境中卻依然充斥流浪貓狗,問題並沒有真正被解決。而對社團來說更無奈的是,這樣無效又殘忍的方式通行台灣各地,連自己的台大校園也無法倖免。 
 
而在質疑現行各地的流浪動物處理方式的同時,台大懷生社更在關懷生命協會常務理事──林雅哲獸醫師的指導之下,知曉流浪動物的問題其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此方法在早已在許多國家被證實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也在台灣由許多民間動保志工或團體默默施行且達到成效,確實幫助了飽受流浪動物問題所擾的社區。這套方法稱為「TNR」,是Trap(誘捕)、Neuter(絕育)、Return(回置)的縮寫,其基本原則為將流浪動物絕育後放回原地。絕育後的動物不再藉由繁殖而大量增加數量,也不會因為發情產子等情況而過分擾人,再加上狗貓的地域性,環境中既有的流浪動物可防止更多的動物進入,達到有效控制流浪動物的數量。另外,TNR並非要求居民無條件的接受任何流浪動物,反之,透過溝通協調以解決問題才是TNR的宗旨。因此對於既有流浪動物帶給人的的困擾,TNR執行者應竭力減低之,甚至將少數問題犬隻(例如會咬人、追車等等)移走以維持安寧。 
 
既然知道現行的撲殺並無法有效解決問題而流於無謂的濫殺,當時懷生社決定要設法將TNR引進台大校園。因為社團成員明白,若將此更好的方式介紹給學校,不但免除動物的苦難、減低流浪動物對人的影響,還可以幫助校方在維護校園環境以及尊重生命的觀念兩者間,取得雙贏的局面。 
 
除此之外,懷生社對於將TNR帶進台大,還有一點小小的野心:社團成員認為TNR在台灣遲遲無法納入相關政策的一個的重要原因是──在台灣並無詳實紀錄的TNR成效的資料。而若懷生社能在台大建立起一個成功的TNR經驗,除了可望帶動他校效法實施TNR,也可能將此經驗列為TNR有效的有力佐證,甚至協助影響流浪動物政策之走向。 
 
於是,帶著強烈的企圖心以及使命感,懷生社展開了台大校園TNR奮鬥史。
 
*TNR執行流程圖:
 
 
和台大總務處接軌 TNR逐漸走入體制內 
 
在2007年初,懷生社藉由擔任台大總務處事務組雇用的校園流浪動物工讀生的方式,開始跟學校有了暢通的溝通管道。 
 
原來校園流浪動物的存在,一直讓台大處於兩難:不捕捉流浪動物,擔心校園環境因而大亂;捕捉流浪動物,除了要設法迴避某些同學的指責以及背負不尊重生命的惡名,進進出出的流浪動物更是讓負責捕捉的單位疲於奔命且徒勞無功。以往校方的權宜之計為雇用工讀生進行暗中捕捉,只是任職的工讀生往往由於不願為惡而虛應故事,更使得原來就效果不佳的捕捉撲殺做法益發無效。在2007年初,總務處有感於校園越來越混亂,於是決議要再聘請一批新的工讀生。懷生社也就在此時,順應機緣巧合成為了校園流浪動物管理之最前線執行者。 
 
在任職之初,兼任工讀生的社員即向總務處說明過去捕捉的方法為何效果不彰,並且介紹擬採用的革新做法及其優點。總務處專責人員在聽取建言之後,同意試行此做法再觀察成效。於是,懷生社夢想的台大校園TNR,終於在校方認可的情況下,如火如荼的進行起來。
 
誘捕絕育動物逾兩百隻 上山下海不分晝夜 
 
進行TNR工作,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動物的誘捕。由於許多流浪動物警戒心高,誘捕動物也需要各種技巧。而在TNR經驗十分豐富的林雅哲醫師的協助指導下,懷生社得以具備誘捕動物的十八般武藝:狗的誘捕,從最簡單的餵食搏感情,到和獸醫師合作使用吹箭等方式都是社團的必備武器;貓的誘捕以使用誘捕籠為主,但是也有數種因應不同狀況的招數。 
 
自懷生社於校園推行TNR至今九百多個日子,社團隨時都有誘捕的計畫進行中,迄今已在台大校園及周邊社區絕育及送養將近五百隻動物,其中各種辛苦實在不在話下。 
 
一般大學生都仍在夢鄉中的清晨五點,社員曾經數度在校園全員集合以利配合狗出沒時間進行圍捕;而夜深人靜時,扛著幾公斤重的貓誘捕籠來往校園各地捕貓,更是社員們的家常便飯。為了拖出吹箭後倒在大型密閉鋼條中的狗,社員曾經爬進漆黑狹小、只容一人勉強通過的管道五公尺深,弄得灰頭土臉。為了捕捉吹箭後只踉踉蹌蹌卻不倒地的狗,社員曾赤腳在泥濘的田地上狂奔、打滾,甚至飛撲。為了對付不願讓貓絕育而拚命把貓餵飽的居民(餵飽的貓不易被誘捕籠以食物誘捕),社員曾輪班每小時去收一次那位居民家門口收走飼料。為了抓到警戒心極高的貓,社員可以在同一個地方枯坐數小時跟貓比耐心。為了抓到校園中最會生育的一隻聰明母狗,社團曾出動了十一次、歷時九個月才成功捕捉。為了對付在工地中因地形而極難的狗群,社團可以自己設計出獨門的網狀隧道做為陷阱,而且在滿是蚊子的草地蹲一整天施工……。 
 
雖然才短短兩年多,可是懷生社誘捕動物的甘苦談可謂說不完。別人睡覺時社員們願意醒著、別人玩樂時社員們願意工作、別人打死不肯去的骯髒地方,社員們也因此敢去。雖然辛苦,可是同學們也從中也獲得不少樂趣,而且這些樂趣更因為這些工作背後的正面意義,而被加倍放大。 
 
懷生社截至2009年7月底,絕育及送養的貓狗數量如下:共絕育公狗29隻,母狗56隻,公貓93隻,母貓144隻,總計322隻;共送養狗71隻,貓91隻,總計162隻。
 
全天候待命接受投訴?維持二十四小時內回應之超高效率 
 
除了持續不斷的誘捕行動,盡力維持TNR執行區域內的環境安寧不過份受流浪動物所擾,更是懷生社的首要任務。畢竟TNR是減低流浪動物對人的影響的有效方式,但是並不保證區域內的流浪動物永遠不會出現問題。因此,懷生社會常態性的巡邏觀察區域內既有流浪動物的生活情形,並且和喜愛跟流浪動物互動的師生甚至校外人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以幫助社團更了解流浪動物的狀況。遇有問題發生,則會主動設法解決之。
 
不過,由於人力有限,許多問題的發生,社團往往都還是經由投訴的管道才知曉。而懷生社非常重視對這些投訴的處理:無論是多晚的深夜,只要有人投訴問題,社團成員甚至願意立即前往現場;無論是多繁忙的期末考時期,時要有人投訴,社團成員也一定會立即透過可能的管道聯繫上抱怨的人以了解詳情。從開始接手校園TNR至今,懷生社始終維持在二十四小時內對投訴做出回應的高效率,而在了解通報事由以及前往現場訪問觀察後,社團也會以最快的速度實際處理問題,並回報通報者及學校。 
 
例如曾經有棟宿舍反應,宿舍附近突然聚集大量狗,而且不斷吠叫打鬥、吵鬧不堪。經懷生社前往了解後,發現是一隻尚未絕育的母狗發情所致,於是社團立即在三天內前往捕捉該犬絕育,隨後狗群確實散去。這隻母狗目前仍在該宿舍周遭活動,但是再也無人投訴。 
 
例如曾經有教授於深夜在校園中步行返家時,被狗一路追著吠而飽受驚嚇。社團在親自拜訪該教授後,憑藉對校園狗概況的了解,立即歸納出鬧事的狗為何。在社員討論並判定此狗確實不適合留在校園後,我們靠著餵食這隻狗的校外人士協助,於一週內將之捉走,隨後並且回報該教授事情已處理妥當。該教授表示非常感激我們,讓她得以繼續安心的走在校內。而且由於我們的詳細說明,該教授也由原本極端反感校園狗的態度,轉而支持TNR。 
 
上述事件可謂不勝枚舉。這段日子以來,社員們頻繁奔走各宿舍及系館大樓等地,向投訴各種流浪動物問題的台大師生員工解說TNR原理,並討論因地制宜的解決之道,足跡已遍及台大各地。而TNR的概念也在此過程逐漸傳播出去,逐漸地穩固了它在台大的根基。
 
走出校園圍牆做周邊社區TNR 進一步解決問題 
 
林雅哲醫師從一開始就告訴懷生社:校園TNR的另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當校內處理告一段落時,務必要跨過校園圍牆、走入周邊社區做流浪動物絕育。因為如果只處理校內動物,當校外動物繁殖過多時,還是有可能進入校園。再者,TNR的推行本是多多益善,因此懷生社一開始便計畫以台大總區校園做為圓心,不斷持續的擴張TNR施行區域。
 
2007年9月起,由於校內的狗貓幾乎已全數絕育,懷生社正式將TNR區塊擴張到校園周邊。在校外進行TNR時和在校內面臨的問題有所不同:因為校外區域不像校內有許多投訴管道,因而我們在校外鮮少需要處理通報事件。但是也因為學校給我們的支持僅限於校內地區,在校外的各種溝通協調則更需技巧,也考驗著社員們的智慧。 
 
截至目前為止,懷生社從事校外TNR的區域,狗的部分已達大安區龍淵里、學府里、水源里、臥龍里。除了臥龍里內一處工地中尚有些狗未絕育,台大校內以及周邊一圈堪稱無任何有生育能力的母狗。貓的TNR也持續推行中。
 
2009獲頒國家級獎項青舵獎 將TNR及動物保護推向新境界 
 
2008年,台大懷生社以關懷生命協會做為協力組織,申請通過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年度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計畫全名為「讓濫殺到台大為止──台大校園及周邊社區流浪動物TNR計畫」,參與類別為「動物保護與社區營造」。 
 
2009年,台大懷生社獲頒由青輔會舉辦的國家級青年最高榮譽獎項──「青舵獎」,得獎類別為公共事務參與類,而此類的選拔標準為:參與公共事務領域,能夠帶動改變、引領社會前進,有具體優良事蹟者。今年又以「我的美麗校園也是牠的家──流浪動物 TNR 校園推廣計畫」再度獲得青輔會支持。 
 
以上這些肯定,不只是台大懷生社的成功,更象徵著TNR及動物保護在高度及廣度上的提升:TNR被認同為社區參與以及公共事務參與,動物保護的概念也得以呈現在過去不曾涉足的場域。
 
受邀與他校分享成功經驗 TNR開始往他處推展 
 
2008年7月,懷生社終於在關懷生命協會所舉辦的全國大專動保社團研習營上,獲得了首次跟他校分享校園TNR的經驗。 2008年11月,台大懷生社受中央大學汪汪社之邀,前往該校做校園TNR經驗分享,同時中央大學的總務處事務組組長也有參與聆聽,目前中央大學也以TNR模式進行中。2008年12月,台大懷生社受政治大學學生會成員邀請,向之說明台大校園TNR的經驗,目前這些政大同學也正努力讓TNR在政大被接受。 
 
除此之外,台大的總務處事務組也屢屢接到其他學校總務處的電話,請教台大管理流浪動物的方法。至此,可見懷生社在開始行動之初想向外推展TNR的小小野心,已看到了些許成效。 
 
2009年,台大懷生社再度申請通過青輔會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我的美麗校園也是牠的家──流浪動物TNR校園推廣計畫」,即是串聯清華大學、政治大學、中央大學三校聯合辦理,預計除了TNR行動本身之外,還會有各校的TNR經驗分享交流等活動。
 
學校正式認可 台大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模式出爐 
 
懷生社兩年多來除了於校內外各地奔走努力,同時對校方也有良好回報制度:每月月底即呈交當月的台大校園及周邊狗名單以及TNR工作紀錄,供台大總務處事務組公布在其官方網頁上。 
 
有了詳實的工作紀錄及動物清單,加上懷生社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所有投訴,台大總務處專責人員們感受到了社團對於維持校園環境安寧的決心及能力,TNR的效果也在校園動物狀況漸趨穩定下不證自明。如今,台大不再需要北市環保局的協助來控制流浪動物數量,實施多年的捕捉撲殺政策也已成過去。任何流浪動物相關事務,都會透過總務處、校警隊或者其他管道交給懷生社處理。 
 
2009年2月,社團受學校邀請撰寫的「國立台灣大學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模式」被公佈上總務處事務組網頁,除了昭告全校,也提供有需要的其他學校參考。總務處甚至設立了「台大校園流浪動物」的頁面,足見校方的肯定與重視。
 
結語 
 
「校園」與「流浪動物」或者「社區」與「流浪動物」,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這兩者都是對立的:流浪動物會為校園/社區帶來安全與衛生上的疑慮,因此流浪動物不該出現在校園/社區。而TNR就是一個化解對立的做法,透過絕育手術、移走少數問題犬隻以及良好的溝通協調,流浪動物的存在以及美好的校園或社區環境,從來都不是一個單選題。 
 
從去年的「讓濫殺到台大為止」到今年的「我的美麗校園也是牠的家」,可見台灣大學關懷生命社已將TNR概念在台大校園逐漸深化,並且開始串聯其他學校推廣TNR。雖然在飼主責任普遍提升和政府相關動保法令設立及落實之前,台灣流浪動物問題仍然難以獲得根本上的解決,但是在目前已然「野狗(貓)殺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慘況下,這些校園TNR的推行以及成功的經驗累積,有多少機會能減緩既有流浪動物的苦難,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