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網路已經成為現代人商業交易的一個重要平台開始,消失的實體販售場域雖然大量降低買、賣雙方的成本,卻也讓許多原本不易掌控的犯罪行為更形猖獗,在人類社會如此,在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亦然。
除了世界上某幾個較偏遠的原住民部落還仰賴著野生動物所提供的動物性蛋白質外,多數人類社會已經從大量集約飼養的經濟動物獲得足夠的蛋白質來源,而毋須再從野外捕獲(當然,海洋撈捕仍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大宗,這也顯露海洋生物在物種平權上一直以來較陸域生物不被重視的常態),也因此野生動物與人類的交集,除了動物園、國家公園等外,便屬這幾年筆者觀察到逐漸興盛的野生寵物市場。
狗、貓、鳥、魚、鼠、兔是目前寵物市場的主流商品,野生動物因其取得來源與飼養管理上較為不易而少見於一般寵物商店,然而並不代表衍生問題因而較少,反而更因動物保護法僅保障多數犬貓,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又只關切保育類野生動物,而使得野生寵物交易市場淪為三不管的地帶,任由許多業者及個體戶不當牟利,未思考這些在市場上大量流通的野生動物仍是一個具有「感官、苦痛,以及自我意識」的生命個體。從網路上一個野生寵物部落客的經營,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地下交易所潛藏的問題,包括動物走私、檢疫漏洞、不當圈養、運輸緊迫、收容負擔、外來種入侵以及公共安全議題等,已不全然僅有違反動物福祉及野生動物保育議題,更因這些未經管制的野生動物地下交易而導致全民納稅人每年要花費近億新台幣來「善後」,方法則不外終身收容或是海關當場銷毀野生動物。
筆者與關懷生協會對以上所述地下野生寵物交易市場問題,特別在今年進行網路交易調查,發現的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還嚴重,但並非無計可施,在整個交易的過程中,若各主管單位能就所轄工作與本問題做一檢討,如第一關新增多數野生動物輸入的檢疫條件,讓動物輸入申請更為嚴謹;第二關修訂野保法下「營利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管理辦法」至所有產生交易行為的野生動物物種;最後則必須由民間各網路平台公告販售野生動物之禁令(如兩年前由奇摩拍賣開始的相關限制),相信網路野生寵物交易的亂象必能有所節制。然而市場來自於需求,或許我們更需要的是教育國民如何主張尊重不同的生命形式;屏除人類中心思想減少剝削動物;寵愛並非一定要擁有,那麼野生動物與人類才有可能永續在地球上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