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在推廣TNR的道路上堅定前進

動物關懷
文/
編輯室

在這期《台灣動物之聲》中,我們要討論TNR。

在台灣,流浪動物最終要面對的結局之一,就是被捕捉而後撲殺。然而,即使每年約有10萬隻流浪狗因此終結生命,流浪動物的數量卻並未減少。除了飼主棄養之外,流浪動物數量不減反增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繁殖。

在捕捉撲殺已經無法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情況下,有效控制繁殖量才能避免流浪動物數目不斷增加。因此,包括本會在內的民間動保團體,近年來全力推動「TNR」──Trap/誘捕、Neuter/絕育、ReleaseReturn/回置,希望以絕育代替撲殺,有效減緩流浪動物繁衍的速度,並降低年年高騰的撲殺數量。

TNR需要長期投入人力並挹注物質資源。名作家朱天衣小姐的「巡迴免費結紮車.溫柔堅持的力量」、屏科大野保所碩士班陳靜芳的「壽山流浪動物絕育回置(TNR)計畫」,以及台大懷生社貓長陳宸億同學的「街貓TNR執行者的心路歷程」,與讀者分享推動TNR的民間動保人士從無到有、全心投入的實踐過程與心情。只有憑藉對動物的熱愛和對社會公益的熱誠,才能在這條無私奉獻的道路上走得更堅定。

民間的堅定力量啟動了TNR,但真正能推廣並發生最大效用,還必須仰賴各環節配合。〈心中有愛──包容流浪狗〉一文點出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明確政策和經費支援;公部門執行流浪動物業務時的做法和觀念;地區居民的理解與支持;乃至於獸醫師公會的認同和接納,都是TNR能否成功推動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河濱犬TNR計畫和宣導活動〉專文中,台北市華江里的華江溼地TNR經驗,為我們清楚地描繪出整個社區、地域從排斥到接受,後轉化為常態性行動的轉變過程,值得借鏡。

另外,我們也整理了目前全台流浪動物免費結紮的資訊,希望有心推動TNR的民間團體和人士能夠影響更多人,並相互串連,而後一步步改變政府的決策,改善現狀的問題與困境,一如朱天心小姐所言,「再次展現民間『溫柔堅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