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並不容易,但如果忽視,就永遠無法改變。許多人問我,為什麼想為壽山流浪動物絕育?原本,我只希望透過研究深入了解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的來源,由於研究需要,我在宜蘭福山植物園看到完全倚賴大自然而生存的野生動物,對比壽山自然公園被人類餵食的獼猴後,發現許多被改變的生理及行為生態,也因為民眾錯誤的認知,以不正確的方式對待野生動物,使之後產生的連鎖反應讓衝突延續至今。見識到兩地強烈的對比後,曾經讓我無法適應,卻也埋下了希望的種子。然而,激勵我開始思考在地計畫的原因,是有一次壽山當地民眾問我,「妳已經來一個夏季一個冬季,研究是不是快結束了,因為大部分研究生都做一年就沒再看到了。」這句話著實地點醒了我,就算自己再怎麼關心我所觀察的猴群,也無法永遠跟在牠們身後,許多學生在結束研究後即離開當地,許多人猴衝突、私闢休息區、流浪動物的問題仍然持續,因此我一直希望研究的結束反而是行動的開始。我期許自己除了長期研究,有天也能透過教育宣導、在地計畫等方式,來幫助壽山回復其原有的生命力,因為我相信當了解問題的根源並累積相關經驗後,必須試著思考解決的辦法,用熱情將一切化做實際行動,那樣才有改變及解決衝突的希望。
研究結束
對我來說,生命是無法對焦的,無論是流浪或是野生動物,其所擁有的生命固有價值是無法用人類角度評斷而輕易忽視的。在壽山觀察台灣獼猴近兩年,期間因為研究而較專注人猴衝突議題,但在深入了解壽山後,發現原來不止有人猴衝突,人類與流浪動物之間的問題也值得所有人深思。我在壽山研究台灣獼猴快2年,常在登山口、水庫及台泥礦區看到大群流浪狗,當時只想著不知道牠們有沒有東西吃?皮膚病要怎麼治療? 因為課業繁忙,只在心裡想著是否有方法可以改善牠們的生活品質?雖然希望能夠為牠們做點什麼,但似乎要經過深思熟慮後才能化做實際行動。而真正讓我積極投入壽山流浪動物絕育,是一直讓我無法忘懷的那幕……
還記得2009年12月底野外獼猴研究正式結束那天,由於觀察時間與獼猴活動時間相同,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一大清早的四五點,一如往常的走到登山口,準備看看研究猴群是否起床了,在山上研究期間認識不少登山客,其中有位長期餵養流浪狗的愛心媽媽楊阿姨,我們常在早上五點多的時候碰面聊幾句,也因為她我才更了解山上流浪狗的情況。那天遇到,她非常生氣的告訴我,台泥礦區的小徑上有隻幼犬慘死,我跟著她到發現小狗屍體的地方,看到的景像怵目驚心,一隻三四個月大的小狗半開著雙眼仰躺在地上,因死亡多時而身體腐爛腫脹。讓我震驚的是,牠的四肢已不見,由於傷口過於平整,懷疑被虐殺的機率很高。看到那一瞬間,腦袋不停回想牠所遭遇的痛苦,雖然心疼卻也彷彿聽到小狗狗說著:「救救我的同伴!」當下無言的承諾成為我未來完成目標的原動力,每當遇到挫折沮喪,因為想到這一幕而提醒自己莫忘初衷,也因此後來不論與小組合作對象的出發點是什麼,至少我們能夠堅持最終受益的一定是需要被幫助的生命們。
除了疑似虐殺事件,同一個禮拜內我也在其它地區發現流浪狗集體死亡,在山上由於研究需要,我必須跟在獼猴身後撿拾新鮮糞便,鑽入樹林後,常伴隨著臭味而找到三四隻流浪狗屍體,且常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現,因此一直懷疑是毒殺事件。事發當時,我只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壽山上流浪動物的處境;但後來想想,民眾知道了雖然可以藉由輿論躂伐,來平息一時的氣憤,但大家在罵著可惡、說著可憐後,山上的動物是否能不再繼續受苦呢?逝去的生命無法挽回,但用傷痛換來的經驗必須值得,因此我不停思考,應該如何讓牠們一直活在人類對生命的看法裡?
民眾隨意棄養寵物,並沒有考慮到流浪動物生活艱辛,在山上不僅食物與水來源不易獲得,還必須處處提防捕獸夾及登山客有心或無意的攻擊或殺害。而這些流浪動物假如真的是被毒死的,這不僅殘害生命,毒物的滯留也有可能破壞當地生態,虐殺動物除了違反動物保護法,也助長社會暴戾風氣之形成,但因為缺乏相關證據,即使已向高雄市動物檢驗所報案,找到兇手的機率仍微乎其微。除了流浪動物本身受苦,牠們的存在也使壽山野生動物棲地備受威脅,除了流浪貓常捕捉小型野生動物為食;在山上研究期間,曾親眼見到被流浪狗集體攻擊死亡的山羌;台灣獼猴被流浪狗咬傷甚至致死的案例也時有所聞。因此,如果能透過相關管理辦法來減少流浪動物數量,除了可以避免更多無辜生命被殘害,也能減緩壽山生態環境被破壞,其立即性及必要性是不容忽視的。由於收容流浪動物需有龐大的資源支持,再加上目前找不到能夠長期安置壽山流浪動物,且能夠注重動物福利的地方,因此希望能以TNR(Trap Neuter Return, 捕捉、結紮、放回原處)的方式預防數量持續增加。
行動的開始
山上捕捉流浪動物不易,在構思想法及尋找相關資源初期一直是充滿挫折的,即使積極尋找相關人士、單位詢問意見及協助,但或許是改變需要很大的力量,也可能是別人覺得在壽山做TNR不切實際,因此過程中常遇到人們冷眼旁觀或隨便應付的態度。雖然對人性消極的態度感到失望,但或許是因為了解的太少而必須問得很多,所以當我找到真正願意幫助且為我解答的人時,會更加珍惜這份真心。在2010年1月底,透過關懷生命協會宸禎的協助,確定由協會支持「壽山流浪動物絕育回置計畫」,一切想法也開始正式步上實現的軌道。
2月初~3月底是籌備資源及招募志工階段,一個人的想法及力量畢竟有限,唯有團結更多相同抱負的夥伴,才能更有效率地執行計畫,在壽山研究獼猴族群量的學長--祖揚,因為有著同樣一份堅持而正式加入「壽山流浪動物小組」的行列。小組初期對壽山流浪動物數量做調查,預估流浪狗約200隻,流浪貓約50隻。我們在4月初於中華佛寺文教會館舉行志工訓練及現場示範,感謝當時關懷生命協會宸禎、憶珊、瑾珊及台大懷生社社長郭璇特地南下指導及現場示範。由於TNR在每個地區有不同資源及運作方式,小組除了人力、物力有限,也缺乏捕捉的相關知識及經驗,因此在協會推薦下,開始與長期在高雄幫助流浪動物絕育及傷難救助工作者劉敏合作。由於絕育流浪動物的行動刻不容緩,小組也在確定相關流程後於4月底正式捕捉,並希望從每次經驗中學習及修正執行內容。
支持的力量
一路走來因為有固定餵食的愛心爸爸、媽媽們願意長期合作,而讓計畫能順利進行。由於人力不足,初期在運送流浪動物上下山的過程非常辛苦,但在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幫忙下,除了固定出借較堅固之白鐵運輸籠,小組在捕捉動物後及野放時皆由協會車輛幫忙運輸。在5月中旬左右經由興國管理學院黃淑郁老師介紹下,長期在高屏地區幫忙流浪動物絕育的蔡博仁大哥同意出借貨車,以增加小組運輸動物的機動性,也能提高效率。此外我們也感謝柏正、宏力及宏仁動物醫院願意長期配合結紮流浪動物並給予相關協助。
除了小組本身運作得到支持,民眾的想法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平常在山上捕捉流浪動物,常有登山客好奇詢問,我們也會利用機會告知小組的做法及想法,如用誘捕籠、吹箭、圍網等方式捕捉,不論公、母皆會帶下山絕育,住在動物醫院7天後原地放回。而辨識是否絕育的部分,除了剪耳是以男左女右方式,我們也搭配高雄市流浪動物協會所推動的「紅項圈」方案,為成犬戴上註明已絕育及壽山流浪動物小組狗牌之紅色項圈。大部分民眾都相當認同小組的做法,因此我們也常在山上經由登山客熱心告知流浪動物相關資訊。而小組也在山上捕捉流浪動物期間,認識中華電信MOD紀錄片企劃--碧如姐,除了認同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她也希望透過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小組運作過程及想要傳達的訊息,因此在5月中開始記錄壽山流浪動物小組。
希望的延續
由於壽山面積廣大,初期我們分成8區進行絕育,在陸續透過民眾告知後,發現還有部分區域需要調查及尋找固定餵食者以便日後捕捉。小組以每個禮拜上山2-3天並捕捉10隻流浪動物絕育為目標,於4月30日正式開始,截至2010年8月底,共絕育母犬67隻、公犬28隻、母貓1隻及公貓3隻(見圖表一)。結紮山上的流浪動物是一項大工程,也非常需要龐大的人力及資源支持,目前由於兩者缺乏而必需暫停計畫。現階段除了尋找更多方法來支持運作外,我們仍持續招募有意願共同維護壽山環境及愛護生命之志工,未來也希望透過教育宣導,讓民眾了解山上流浪動物的來源,以及如何避免與流浪動物發生衝突等,也期許透過良好的溝通,民眾能夠包容流浪動物現階段的處境。
(圖表一)
編號 |
捕捉地點 |
絕育隻數 |
A |
龍泉寺 登山口 |
母犬:1隻 |
B |
龍門亭-中心亭 -好漢坡-雅座 |
母犬:8隻 公犬:1隻 公貓:1隻 |
C |
石頭宮 停車場 |
母犬:12隻 公犬:10隻 母貓:1隻 公貓:1隻 |
D |
花園(台泥礦區)
|
母犬:9隻 公犬:1隻 公貓:1隻 |
E |
飲水思源—十二生肖 |
母犬:7隻 公犬:1隻 |
F |
四棵榕—17隻高坡 |
母犬:16隻 公犬:5隻 |
G |
壽山動物園登山口—良友亭—電話亭 |
母犬:10隻 公犬:10隻 |
H |
元亨寺車輛入口處 |
母犬:4隻
|
總計 |
母犬: 67隻 公犬:28隻 母貓: 1隻 公貓:3隻 |
在山上,愛心媽媽與關注生態民眾一直以來都是對立的,或許因為同時關心環境與動物相關議題,所以我一直能理解兩方所堅持的。但長期的紛爭只會讓問題延續,因此小組成立目的是希望能扮演「橋樑」的角色,以促進環境、人類及動物的和諧。雖然我們首要任務是絕育,但也希望透過和愛心媽媽合作的過程,能夠共同維護生態環境。小組也會在大部分動物絕育完畢後,訂立完善的壽山流浪動物管理機制,希望能由在地相關單位承接,讓壽山擁有長期關注生態及流浪動物的力量。現階段雖然暫停計畫,但只要繼續抱持「悲觀想法,樂觀行事」的做法,壽山流浪動物一定會有希望,痛苦也才能真正到牠們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