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停止動物表演,全球所趨

動物關懷
文/
編輯室

去年起,本會開始體檢台灣的動物場域──動物園、農場、主題樂園等,發現最熱門的節目,是人類與動物的零距離「親密接觸」。這些動物場域的業者認為,只有讓動物提供騎乘、觸摸、展示、餵食、表演、食用與釣樂等餘興,才能吸引遊客。

在所有動物節目中,最違反動物本能的,就是動物表演。在馴獸師持棍驅趕下,本能怕火的小豬竟然被迫鑽火圈;幼猴在表演時躁動而不聽指令時,馴獸師即用力拉扯脖頸鍊子,強迫牠表演。這些動物表演,讓孩童誤以為動物可以被娛樂和任意羞辱,也往往對動物的自然行為產生錯誤印象。僅僅為了滿足人類娛樂目的,讓動物於監禁、痛苦、侮辱中度日,動物們最後的下場,往往不是犧牲生命就是發瘋。

許多歐美國家皆已立法禁止動物表演,或由嚴格的監督機制管理;中國住建部在去年三月以前瞻性作法,要求各地動物園和公園停止動物表演,並嚴禁開設野味餐廳;日前金氏記錄不支持有戲虐傷害動物情形的項目,而將泰國大象馬球及有關利用大象表演的項目從紀錄中刪除。種種事例都反映了「尊重生命」不是專業話題,而已經是世界共識、大勢所趨。

無論是動物園或主題樂園,越能創造符合自然的野外環境,讓動物自在攀爬、跳躍、活動與覓食,展現更多自然行為,反而越能讓遊客願意駐足觀察,驚嘆連連;而部分動物場域擁有大遍的植物林區,若提供這樣的自然環境讓動物活動,只要生態夠豐富,就會吸引在地物種分享環境資源,讓動物展現自然行為,也能創造廣大的門票價值,無需收集各地珍奇物種,製造無數苦難生命。

沒有觀眾就沒有市場,不要再讓數不清的動物血淚換取一張張的門票收入。讓我們從拒看動物表演開始,讓殘忍的「動物演出」慢慢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