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動物保護行政人力資源分析
動物保護工作並非一項僵硬死板的工作,而是一份意義非凡的工作,在那裡頭包含的並非是數字或金錢可衡量的價值,而是人類對動物的尊重和愛護。這份工作不僅僅是有感情的,還有許多人道的考量。接下來將為大家就目前的動保行政人力資源做一分析,探討是什麼樣的人從事這份重要的工作,有哪些部份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以及未來應該如何招募適任的人才進入動保行列。
一、人力資源數量嚴重不足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在2007年所做的統計,發現在動物保護的業務中,僅台北市在組織編制中設置專任動物保護檢查員,另外高雄市、基隆市、台南市、台北縣、花蓮縣則是僅各自有一位專職的動物保護檢查員,其他縣市則均為兼職辦理動物保護業務。人力資源的不足,不僅造成工作量的沉重負擔,在稽查業務方面,勢單力薄的出勤人員也難達嚇阻之效果。這是在探討人力資源時最先發現的一個缺陷,建議政府應盡快甄補人員,另一方面也加強訓練義工,來增加動保人力。
二、人力素質現況分析
- 性別:男>女。這與一般政府機關女多於男的現象不同。
- 年齡:30-40歲 > 20-30歲 > 40-50歲 > 50歲以上。比起一般的公務員年齡,動物保護行政人員有較年輕化的傾向。
- 學歷:研究所以上學歷佔了大學畢業比例的1/2,素質十分優秀。一般行政人員學歷碩士以上者,僅約佔大專學歷者的1/5到1/6之間。
- 公務員年資:10年以上者僅有14%的比例,這與一般政府機關10-20年經歷者佔機關人員大部分比例的現象有很大的差異,可見得動物保護行政機關並無法留住具行政經驗之公務員。
- 動物保護行政年資:10年以上者,更是只有3%,表示公務員並不願意以動保員業務作為終身職志,有機會便另尋高就,流動率較高。
- 職等:與一般政府機關比較,並沒有較大的不同。
- 是約僱及臨時人員的比例偏高。這表示具有資格的動保行政人員的流動率高,故機關聘用約僱及臨時人員的比例較高。
- 所學領域:農學(獸醫)領域80%,社會科學10%,其餘的文史哲及商學10%。
- 宗教:沒有宗教信仰者55%,其次為佛教24%、道教15%,基督教4%。
- 從事這份工作原因之排序:以「機關指派」最多(92.0%),其次為「喜愛動物」(14.0%),而「無特殊原因」與「其他」最少(4.0%),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環境良好」此項原因無人填答。可見得多數動物保護檢查員並非熱愛該項工作或者具有使命感才來從事,僅是因為機關指派,無從選擇。
由上述的幾項特質得知,動保人員的年輕化及高學歷原應為可喜的現象,透過年輕人的創意、熱情,高學歷的專業投入,應可激發出對動物保護業務的使命及專業,然而目前的動保人員多為機關指派而非志願,因此缺乏熱情,另外,對於極高的流動率,受訪動保員便表示,「動保員流動率偏高,普遍認為動保工作吃力不討好,並且多位表示擔任動保員常代表沒有門路,才會被編派此職務。」新進人員不斷重現「新手上路」的問題,不但無法有效保護動物福利,更是徒增新人的挫折感。
三、整體動物保護行政工作特性及可調整方向
以下結合工作再設計理論與本問卷分析之結果,說明如何透過工作再設計的方式,來提升行政人員的工作滿意度。
表1行政人員在知覺自我工作認知現況分析表
題項 | 題目 | 平均數 | 標準差 | 排序 | 個數 |
1. | 我的工作需要複雜的知識才能處理 | 3.76 | .907 | 6 | 51 |
2. | 我的業務是專案型的,從頭到尾都由我一個人負責 | 3.37 | 1.148 | 10 | 51 |
3. | 我的工作對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很高 | 3.96 | .848 | 3 | 51 |
4. | 我的工作允許我自己掌握工作的時程進度 | 2.88 | 1.107 | 16 | 51 |
5. | 我的工作本身就很容易瞭解工作績效 | 3.06 | 1.085 | 13 | 51 |
6. | 我的工作單位會把我的工作績效反應給我 | 3.00 | 1.088 | 15 | 50 |
7. | 我必須和其他人一起合作完成工作 | 4.08 | .786 | 1 | 49 |
8. | 我覺得我所做的工作內容很有意義 | 3.78 | .901 | 5 | 51 |
9. | 我覺得我所做的工作責任重大 | 4.00 | .775 | 2 | 51 |
10. | 我知道我的工作成效如何 | 3.70 | .735 | 8 | 50 |
11. | 我的工作讓我獲得個人的成長 | 3.75 | .796 | 7 | 51 |
12. | 我在工作上獲得良好的績效 | 3.27 | .827 | 12 | 51 |
13. | 我很滿意我現在的工作 | 2.68 | .957 | 19 | 50 |
14. | 我現在的工作讓我內心很有成就感 | 2.76 | .951 | 18 | 51 |
15. | 我對我的工作有足夠的知識能力 | 3.41 | 1.004 | 9 | 51 |
16. | 我的工作安全性高 | 2.35 | .934 | 20 | 51 |
17. | 我的工作待遇不錯 | 2.76 | .764 | 17 | 51 |
18. | 我的工作夥伴很好相處 | 3.80 | .849 | 4 | 51 |
19. | 我喜歡主管的管理方法 | 3.02 | 1.122 | 14 | 51 |
20. | 我很喜歡接受新的工作挑戰 | 3.35 | .796 | 11 | 51 |
整體自我工作認知 | 3.34 | .434 | 48 |
任務完整性及自主性低
在本問卷20個題目當中,得分最高的為第7題「我必須和其他人一起合作完成工作」,而另一方面,關於工作的自主性(題目2、4)分數明顯降低,顯示絕大多數的動保業務都須與他人合作,使得動保人員對其工作產生不易掌控的感受。
根據訪談發現,業務歸屬的機關不統一,以及權責不清的問題,容易造成機關內部的爭議,建議透過機關或個人業務職掌的清楚劃分、建立標準作業流程(SOP)、透過明確授權方式減少其他政治力量的干預等,都是可以增加任務完成性跟自主性的方法。
工作的意義感與工作滿意度相悖離
動保行政人員覺得自己的工作「具重要性、很有意義、責任重大」(題目3、8、9)所得分數皆在前五名之列,然而對於此工作的滿意度與成就感(題目13、14)卻是敬陪末座,可見該工作尚有其他的障礙,影響工作滿意度。
訓練應再加強
動保行政人員的知識(題目1、15),兩題目之間分數的差距,表示在目前動保人員的認知中,所需要的知識與所具備的知識之間有落差的現象。可透過加強教育訓練來填補這個落差,另外,若能在訓練中增加「工作技巧的多樣性」,也可以提升渠等對於工作的滿意度,為一石二鳥之計。
績效回饋制度因管理者而異
在與績效有關的題目(題目5、6、19),分數不高,但三題的標準差極大,表示績效回饋的狀況以及對主管的管理方式可能因管理者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因此,為動物保護行政工作單位選擇有管理能力的領導者,也是重要工作之一。
工作安全的保障堪慮
由第16題「我的工作安全性高」來看,在全部20題題目中,該題獲得最低的分數,可見動保業務其實是危險性相當高的任務。主要的原因在於渠所面對的情境包括動物虐待、賭博、屠宰等違法行為的取締,其中涉及許多利益問題,甚至可能有黑道介入,而目前動物保護法係「行政法」而非「刑法」,難免面臨執行權不足的困境,因此,若能透過動保警察或者提供動保行政人員更多強制力的工具,應可減少渠等在工作上所遭遇的壓力,增加其工作滿意度。
四、行政人員之背景變項對自我工作認知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的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學歷、專長領域、收入等共有十項,以下僅就有顯著差異的四項背景變項做詳細說明︰
1. 宗教信仰︰佛教的行政人員較無宗教信仰的行政人員認同「我的工作本身就很容易瞭解工作績效」。因此,雖然前節分析得知,工作績效取決於不同管理者的領導方式,但動保人員本身的宗教信仰,確實能夠在推行某些需長時間才能看見效果的動保業務上,發揮正面的效果。由此可見使命感在動物保護行政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2. 年齡︰發現41~50歲的行政人員較21~30歲的行政人員認同「我很滿意我現在的工作」。由此可知,動物保護行政工作中的經驗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經驗較豐富者,在動保行政工作中較能夠優遊自得,獲得樂趣,透過經驗所累積的人脈網絡,也比較能夠在工作時與他人合作完成工作。
3. 職位︰在地方政府部分,發現一般職員比主管認同「我的工作需要複雜的知識才能處理」。但在「我很滿意我現在的工作」這題,則是主管比一般職員認同。由此可見,擔任非主管職較主管職在工作上繁雜度較高,滿意度上較低,
4. 職等︰薦任七到九職等的行政人員較委任四到六職等的行政人員認同「我很滿意我現在的工作」。此一結果與前項分析類似,顯見職務列等過低是造成工作不滿意的重要原因。
五、人力甄補的重點在於增加動物保護的概念
動物保護的工作,對於主張動物福利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使命感和愛心,然而目前的工作人員,大多數係獸醫職系獸醫職組或者畜牧技術職組高考(或普考)等公職考試出身,渠等於學校所受教育與動物福利並無關係,論其對動物福利的概念與使命感,甚至不如有心從事動物保護的非營利組織。因此,要補充人員甄補機制的缺陷,第一,地方動保機關可透過約聘的方式,招聘更多有志奉獻於動保的人員。第二,直接由考試院設立動物保護類科或是調整目前的考試類科,增列動物福利政策。
六、人力資源訓練
在近幾年動物保護的理念有所提升,編列預算稍有增加的情況下,訓練工作的加強變成為很重要的議題,民國九十八年度,農委會委託師大環境教育系王順美教授透過「我國動物保護檢查員實務交流研習-與英國RSPCA動檢員之對話」工作坊的方式,重新整合一套周全但能兼顧有限訓練資源的課程,重新檢討動檢員的角色及主要工作範疇、其所遭遇的困境、如何順利調查執行通報案件,期待未來在課程的訓練下,能使動物保護檢查員在法律適用概念上更加釐清,另外在如何協助蒐證、進入民宅行使權力都能夠有更具技巧的執行方式。
七、動物保護業務項目與工作特質之間的關係
在本研究20項動物保護業務中,有其不同的工作特質,如果整體動保業務無法調整、機關結構也僅能維持現況,且人員數量亦無法增加的狀況下,機關首長尚可藉由內部人力的調整,來增加組織的績效或員工的滿意度。以下僅就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對較為明顯的工作特質做進一步說明及建議。
例如,「宰殺、販售寵物案件的處理」、「賭博、鬥雞(犬)案件的處理」、「動物急難救助」這三項業務,較具機動性,而加上「動物管制業務(俗稱『捕犬』)」、「推廣教育及宣導」,以上這五項業務都並非機關內部獨立可完成,需要與警察單位、消防單位、清潔隊、學校等各不同單位聯繫,因此需要由較資深、經驗較多的人員擔任溝通協調的角色,才能使業務順利推行,此外,這些工作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評估效果,根據前文所提及,具宗教信仰者較易為內滋性報酬所驅動,若該項業務交由渠等執行,似較容易收效。
而「寵物登記的行政管理」、「寵物繁殖買賣寄養業者的行政管理」則是可以獨立完成的作業,與「犬貓絕育及推廣」、「受理動物環境衛生案件的處理」,不需經過多樣性的訓練便可勝任,業務可交由新進人員擔任。但是「收容所管理」該項業務繁雜而沉重,該交由資深或學習力較強的人員負責。
「受理虐待動物案件」、「收容所動物認領養推廣」以及上述提過的「寵物繁殖買賣寄養業者的行政管理」及「犬貓絕育及推廣」是同仁認為與動物保護目標相符的工作,可交由使命感較強者來負責,而「受理動物環境衛生案件的處理」、輔導非營利組織的運作」、「私立收容所的輔導」則未直接與動物保護目標相符,可交由一般人員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