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育一小步,雲科一大步」
搶救貓狗不夠快:TNR打造非殺新校園
校園是一個不可能沒有流浪動物的空間,就像地球不可能只有人類。
那進入校園的流浪貓狗要怎麼辦?受傷生病的永遠救不完,經費永遠不夠用,而捕犬無法解決流浪動物繁殖的問題,只是在浪費資源殺害生命。如何讓雲科成為繼台大、清大之後,另一所流浪動物的非殺校園?
充滿「驚喜」的流浪動物
本校的學生是否常在校園內看到受傷生病的犬貓,便想到汪汪社?確實,汪汪社成立是以「關懷動物、尊重生命」為宗旨,因為汪汪社有更多專業知識與支援來協助這些受傷生病的犬貓,但是學生社團的能力終究有限,在協助校內師生處理受傷生病的犬貓時,我們也需要受到協助(例如:提供中途照顧的場地、負擔治療費用或親自送養。)透過大家的合作,除了可以達到動保教育宣導的效果外,也可以讓校內師生了解流浪動物是一個公共議題,每個人都該參與及關心另類生命的存活處境,讓這個急難救助更有意義。
黴菌、跳蚤、蛔蟲這些僅是流浪犬常見的小疾病,然而犬瘟、腸炎、心絲蟲、腫瘤這些「驚喜」不時出現,龐大的住院治療與定期化療費用,使得社團經費總是處於短缺的狀態。面對源源不絕的問題,汪汪社最終決定從根本下手,以Trap(捕捉)、Neuter(絕育)、Return(放回)的方式來穩定校園流浪犬隻數量,進而達到建立「流浪動物非殺校園」的目標。
雲科大還不是非殺校園
汪汪社於2010年8月代表學校加入由關懷生命協會(以下稱協會)成立的「大學動物保護社團連線(CAPN)」,與來自全台各地共17個動保社團決議出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方案,並藉由該方案來協助動保社團與學校溝通協調,進一步達成建立「流浪動物非殺校園」的目標。
雲科大校方目前的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方式是傳統的「眼不見為淨」,以每次兩千元的代價,請「私人團體」進入校園捕捉流浪犬進行「移除」。私人團體為交差了事不會針對具威脅性的犬隻進行捕捉,被捕抓的永遠都是相信人類的親人犬隻,擾民滋事的問題犬還是留在校內。且捕捉過程是否合於人道?還是會造成犬隻極度驚恐,也嚇到校園其他師生,而做出負面的生命教育示範?
捕捉就是撲殺
大家是否想過校園現行的捕犬制度下,被捕捉的流浪犬最後的下場為何?大多數犬隻在認養管道狹隘的情況下,經公告12日後即被安樂死,所以捕犬也是種殺戮行為。校園為執行教育大業的祥和之地,不應有如此殺戮的行為存在。
因此汪汪社決心與學校溝通協調,懇請校方暫停一學期捕犬,讓社團使用向協會申請之「2011動物保護行動方案」專案經費,對校內流浪犬做TNR,藉此專案讓雲科大朝「流浪動物非殺校園」邁進。汪汪社開始為所有流浪犬隻建檔,捕捉絕育後篩選出親人的狗狗放回校園。這樣一來流浪狗成為警衛犬,牠們在校內各有勢力範圍,能夠驅趕領地內充滿不穩定因素的外來犬隻,且不會因為發情期產生躁動,更不會在校內大狗生小狗。最重要的是,堂堂雲林科技大學殿堂終於可以落實尊重生命的教育,讓學生發揮年輕人應有的創意及行動力來關懷校園,用寬容來建立萬物共存的空間,而不是校方行政體系於校園內示範如何將「非我族類」趕盡殺絕。
牠們默默守護雲科 守護家園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喜歡撒嬌的乳牛斑狗、愛吠叫的小白、幾隻長像相似的烏溜溜小黑呢?
乳牛斑狗,據本社調查是校外愛狗人士TNR後放養至本校的犬隻,因為性格親人不時露出肚皮要大家撫摸,因此在校內搏得不少師生喜愛,晚上睡在女生宿舍前的草皮時,看到男生接近還會警戒吠叫!愛吠叫的小白常出沒在龍潭路與工程學院,雖然性格親人但因過於敏感必須帶離,4月之後就聽不到小白緊張兮兮的吠叫聲了。校內全黑的母犬都生過小孩,被汪汪社列為絕育的重點目標,過去一年內牠們至少生下8隻小狗,這個數字還僅是冰山一角。母犬每年可生育2胎,每胎可生下3至10隻小狗,絕育1隻母犬將可避免數十隻狗的誕生,3月統計時,校內有9隻具有生育能力的母犬!汪汪社透過一學期慢慢接近牠們,降低捕捉絕育風險,也讓牠們瞭解人類的善意。
雲科大是開放性校園,意味著學校無法抗拒外來流浪犬進駐,不管大家喜歡或者討厭牠們,都要學著與流浪動物相處,既可保護自己也不傷害到動物。
校園流浪犬TNR執行成果
校內流浪動物建檔共28隻,捕捉絕育17隻(母犬11,公犬6),總花費31,200元。根據社團每日兩批巡邏人員的觀察結果,在執行校園流浪犬TNR的期間(3月~6月),外來流浪犬進駐校園的情況有減少甚至完全沒有,但是短暫一學期的成果並無法證名校園流浪犬TNR是有效果的,未來汪汪社會持續爭取經費對校內流浪動物做絕育,也會持續與學校做溝通協調,為建立「流浪動物非殺校園」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