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狗狗們,我們想盡辦法去做!
大一懵懵懂懂加入懷生社,當時只知道照顧流浪狗,後來,漸漸地學習到,其實除了照顧以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協助牠們,從最下游的基本照護到最上游的飼主教育。流浪動物是個公共議題,很多方法只要我們願意去想、願意去做,都是可行的。
剛開始跟著有經驗的學長姊做事,接著在大一下的學期末接下社長的棒子,也參加關懷生命協會舉辦的第一屆大動連年會,認識許多同樣在努力的他校夥伴。在年會中,我們得知「動物保護行動方案」,認為對懷生社有所幫助,在核心成員只有四位的情況下,還是去申請這個計畫,走一步是一步。也因為有了「2011動物保護行動方案」,讓我們有資源去嘗試社團所設想改善流浪動物問題的方法,並督促達成想法的決心。經過一學期,結紮的流浪動物數量雖遠比預期的少,但是其間所接觸到的人事物以及收穫是不容忽視的……。
挫折──面臨時還是會沮喪
雖然知道一定會有挫折,但真正面臨時還是會沮喪。有時候,忙了好一陣子,卻沒有得到一定的成果,會覺得自己像個笨蛋在瞎忙。像是誘捕,因為校內沒有吹箭手,所以都很珍惜每個能約到吹箭手的時段,但是當誘捕籠、食物、網子、手套等等都已經準備好,卻下起大雨,目標物一隻都沒出現,只能跟吹箭手約下個時間,重頭再來一次。同時也會很氣自己為什麼不當個吹箭手,但身邊雜事太多,吹箭手這個泡泡,在誘捕行動中一次次的被我吹出,又一次次的被我戳破。
失敗多次沒有成果,校方開始覺得我們沒在做事,開始傳出:「是不是叫捕犬隊比較有用?」的聲音,真的讓人很憤怒,好像之前和校方的溝通只是假象。
學習──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過程中學到吹箭的角度、力道,吹箭後的處理;與狗群應對的方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何分配工作;辦活動的準備;傾聽他人的耐心;機車最大載量方式;緊急時刻保持冷靜;負責任不逃跑的勇氣;時間管理的重要;隨機應變的機智等等。也常發生大家都沒遇過的狀況,只能一起合力解決,時間久了,經驗值提升,發現自己從中學到不少。
收穫──在心中無形且無法計量的東西
計畫執行常需接觸到老師和同學以外的校內人士和社區居民,比方說來協助誘捕的警衛先生、提供辦公室消息的行政人員、熟悉狗群的愛心媽媽、投訴抱怨的社區居民、給予鼓勵的打掃阿姨等等,這些人或許對於專業課程沒有幫助,但卻讓我對於這個地區有了歸屬感,也多了許多人脈,生活不再只有學校和租屋處。我還知道狗群會穿過哪座市場繞過哪間小廟走過哪塊空地去覓食,我和牠們確確實實的活在同一個環境裡,這樣的心態轉變,使我打從心底想要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
要有效解決流浪動物此一公共議題,並不容易。這不僅與流浪動物本身有關,還牽涉到整體大環境及人類的價值觀,因此無須將目標訂得太過高遠,只須盡力實踐。此外,必須善加把握「學生」身分,雖然學生沒有足夠的金錢或權力,但社普遍給予學生較多嘗試與學習的空間,對學生也較為寬容,這是學生在實踐上的優勢。因此,我會繼續努力,就算辛苦,我相信還是會有許多人默默地陪著我,一起為流浪動物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