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生活,牠生存──舉手之勞做動保
2011大學動物保護社團連線第二屆年會活動報導
炎炎夏日,全國各大學動保社團正積極安排人力,著手進行流浪動物的餵食、校園巡邏、狀況記錄……等工作,也積極與校方溝通流浪動物管理方案。在這些實踐的過程中,仍有不完備的地方,或為執行動保政策的經驗不足,抑或是動物保護觀念尚待建立;而不論是何種因素,都會成為社團在動保議題道路上前進的阻力。
慶幸的是,由關懷生命協會規畫主辦、佛教弘誓學院提供食宿贊助,在暑期舉行了三天三夜的第二屆大學動保社團連線(簡稱大動連)動保活動,給予各動保社團突破困境的契機。
此次年會由北、中、南、東各區籌備委員策劃課程,計有20個社團共72人參加,也邀請有經驗的社團學長姐齊聚一堂,希望在第二屆大動連活動中,讓全國大學院校動保社團能彼此交流經驗,並建立向外宣導動保概念的能力,開啟大動連串連活動的先例。
你生活,牠生存─舉手之勞做動保
第一天早晨,在東區籌委楊卓翰主持之下,揭開第二屆大動連序幕,由關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昭慧法師、弘誓學院院長性廣法師以及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張章得依次述說對學員及未來動保議題的期待。
年會由昭慧法師為同學講授動物權與動物福利作為開頭,讓大家了解這次年會主題「你生活,牠生存——舉手之勞做動保」的意義。昭慧法師不僅從佛法觀說明眾生平等的意義,更從生命觀敘說動物權與動物福利的不同。動物福利很容易為人類濫用,往往造成無法顧及人與動物互為主體的概念。
從教育加強動保觀念,才能在行動上確保自身立場。反賭博合法化聯盟執行長何宗勳老師身為社會改革的一份子,告訴我們與校方、外界談話的技巧,以使訴求變得更有效、更人性化,並讓決策機關意識到政策本身涉及的面向及優缺點,才有溝通的空間。而若要使學校進步、不會一直製造「錯誤」,需要學校主動積極的邀請社團協助。何老師慷慨激昂的一席話令全場動容。
接著進入此次年會的主軸──如何舉手之勞做動保?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社長鍾珮瑜介紹動物戲謔,講述平時存在於社會中的動物園、馬戲團等,所隱含著極度殘忍的訓練過程。中區籌委謝冠宇、林岳泉則引導學員一同討論如何以表演形式及製作宣傳看板,讓一般民眾了解動物被利用而不人道的真相,提倡動物保護從生活中即可做起,諸如拒看馬戲團動物表演、為動物生存權利發聲等等,帶動學員熱烈討論的氣氛。
修行,從「心」開始
不僅關懷流浪動物,關懷自己更是「舉手之勞做動保」的一種呈現。以往與動物交流時,會很自然地以我們的想法設想動物的想法或立場,也因此在這過程中,常因著我們的肢體動作引起動物誤會而造成衝突。佛教弘誓學院院長性廣法師為學員上一堂禪修之心靈課程,建立靜心、觀察、感知的能力,如我們平時是否與小貓小狗打招呼,告訴牠們我們即將上學;回到家,看著牠們的眼神,感覺所欲表達的想法。性廣法師說:「動物接收到什麼訊息,就是什麼訊息。」與動物溝通貴在誠心與自然,而如此的修練可從禪修進行。性廣法師告訴我們修禪最易入門的方式為觀察自己的呼吸,不需刻意調整,只需觀察,可以知道自己當下的情緒是緊張的、平靜的、興奮的或是快樂的,不斷練習專注而非改變,使得解讀動物肢體語言有不同的境界與層次。
禪修的另一層意義,就是身與心達最佳的狀態,坐姿端正而非彎腰駝背或過度挺直、放鬆心情舒緩神經緊繃、專注呼吸漸形自然韻律。要照顧動物,人必須比動物更有體力與精神,否則對動物、對我們都不好。簡單的禪坐,可引發我們對感知有更深的體認,不只是專注力提升,還能將智慧開發至更廣、更深的境界。禪修容易,但維持不易,猶如動保,除了時時刻刻站穩自身立場外,推動還需長時間付出心力。
流浪動物管理對策著眼點:環境共生
林雅哲醫師主講對於TNR更深層的解析。他提到TNR本身只是單純的人道減量方式,任何人皆可做到,唯一的爭議是TNR是否可成為一地的流浪動物管理政策?他認為與捕犬隊大不相同的是,人道減量的TNR除了負有生命教育外,更須引入環境共生的理念,還要有強大的能力解決各種問題,所以「經驗」成了執行TNR最重要的因素。政治大學前尊重生命社指導老師盧倩儀分享她帶領社員執行TNR的心路歷程,她闡述在校園捕犬制與TNR制不斷衝突的過程中,也曾經思索TNR的效用,但她鼓勵同學,千萬不可放棄,因為她找不出,也沒有人可說服她在現況下有比TNR更能保護流浪動物的管理方式。
劉晉佑老師更說到與TNR不同的下鄉絕育經驗,對象主要為半野放式家犬,不同於都市人們將狗兒視為寵物、關係較為密切,鄉下地區的人通常因經濟負擔能力不強,希望能提供免費的犬隻絕育「活動」。過程中充滿了有趣的故事,每年犬隻的絕育數量大約百隻上下,目前中區絕育數量已達五千多隻,仍持續在努力中。
同學提問中,很多人表示校方與社團常出現雙方矛盾對立的局面,學校好不容易答應社團執行TNR,但有時校方為了因應投訴事件緩和壓力卻也派捕犬隊進入校園之中,而林醫師正好也說到:「如果投訴事件本身具有時效性,那另一個可行的解決方式為請社團先行確認肇事犬隻,然後由社團直接聯繫捕犬隊,一方面配合社團前往、一方面配合指認浪犬,較可避免傷及無辜。」此一策略還需向校方進一步商討進行的可能性。
有些社團限於資源不足,無法有效獨立運作TNR,一旦校園中出現較為野性、攻擊性的流浪狗,問題變得難以解決。校方介入的處理方式依舊是請捕犬隊捉狗,然而捕犬隊所捕捉的大多為溫馴、易接近人的犬隻,校方的作法就形同「以行動平息眾怒」。站在客觀立場,不過是給予投訴者一個暫時的交代,而事實上,問題犬隻依舊存在、並未得到解決。因此林醫師把心力放在動保社團的學生身上,期待成為未來推動動保政策的菁英,有朝一日,能組合一群以人道減量並維持環境共生的TNR團隊,到各校一同幫忙協助校園誘捕浪犬。
知識、團隊合作是社團向前源源不絕的力量
大多學員對於動物權的認知並不完整,除了生活面上的動物權議題以外,對於動保法更是甚少涉獵及了解。因此,由北區籌委張凱堯邀請陽明大學廖又生教授講解動物保護法與動物權的關係,說到政府目前制訂的動保法還未到達動物權的層次,僅止於動物福利,並非類似人與人之間相互主體看待方式。因此,動物保護須從財物權、環境權進入到人格權,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闖出動物保護的一片天,同時創造民胞物與、兼容並蓄的社會,努力從搖籃到墳墓、養生送死不虞匱乏的過程。
除了知識充足外,社團更須經營管理的智慧,陽明大學心理諮商中心李思瑩老師帶來人際團體課程,針對動保社團與其他服務性質社團的不同設計出如何彙整人力、構思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方式的團隊活動。在思瑩老師的帶領下,學員們彼此認識對方,以熱情的音樂導引同學在活動場地「來回穿梭」,製造學員流動的效果,氣氛相當活絡;更有趣的是,學員甚至站在十張椅子上進行團隊默契的活動,想盡辦法不跌到地上也要從椅子上相互交換位置,過程心驚膽顫、趣味十足,現場已是一片喧鬧。
接著是同學們「自行組織社團」時間,預設情境並由小組人馬推派社長並建立宗旨以建立動保政策解決校內流浪動物問題,學員甚至提出具創意的動保策略,如TNRap(誘捕Trap、結紮Neuter、回置Return、認養Adoption、預防Precaution),他們認為流浪狗最終必須回歸人類家庭。在誘捕、結紮、回置之後,積極安排送養活動,並努力尋找適合的人類家庭同時也注意流浪動物身體狀況,給予預防針、洗澡等預防疾病產生;另外,有的學員也有提到實際可行的做法,召集各地動保社團學生,向學生、民眾宣傳平時生活中動物實驗、動物戲謔等議題,目標是讓動物權的概念深入社會大眾的心中。各個想法新意、跳脫限制,對於動保政策的討論真是意猶未盡呢!
茶會交流,熱烈回響
動保社團最重要的仍是經驗交流,正因為社團是執行動保政策的第一線,更須清楚政策所涉及的面向與困難。北區籌委黃莉雅以輕鬆的茶會方式,邀請台南市動保顧問吳宗憲老師帶領同學討論學校裡社團執行情形。吳老師請學員提出在執行過程中遭遇的困難且獲得解決的方法,讓彼此分享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吳老師也請學員說出當前最大困境卻無法得到解決的例子,由大家集思廣益提出辦法。票選出前三名最難以解決的問題是:毒狗事件、經費不足、愛心媽媽難以溝通,並就合法性、經費、效率、人為、動物層面來討論,學員無不絞盡腦筋思考,最後總結出最適合、可行的方案,過程中也引起相互辯論激盪,反應相當熱絡。
另外,此次茶會不同的是,另外邀請有經驗學長姐一同參與討論。學長姐回饋學員們要彼此相互經驗切磋、學習各社團執行成功的事蹟,不只是因應校內的流浪動物問題,社團本身的問題更需要付出心力改進。以成大校園流浪動物學生志工隊面臨工讀金問題而言,學長姐認為可以與成大流浪動物推廣社合作,將經費存入他們的帳戶之中解決稅率問題。原來,困境突破在於更大的視野、格局,思考方式因此呈現多樣化、人性化。
方案執行,見證行動
動保社團可貴之處在於不斷付出行動、教育宣導。北區陽明大學、台灣大學及中區雲林科技大學學生分享所執行的「2011動物保護行動方案」經驗。該方案自民國100年1月初至6月底施行,包含了實務工作、田野調查等活動形式,希望能為同伴動物、野生動物、經濟動物或實驗動物付出努力。
陽明關懷生命社張凱堯談到歷經多次的誘捕行動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但適時解決幾項較嚴重的浪犬攻擊師生事件,尚屬寬慰。而為能讓全校師生了解校內狗群生態及應對方式,對於不斷的投訴事件,除了須安排誘捕行動及校內外的演講,還要能針對不同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並能預見未來,率先處理問題犬隻避免危害。所幸校方持續支持TNR政策,才使得校園狗群生態漸形穩定,社團同時定期向學校事務組呈報執行成果,以期建立校方與懷生社團密切合作的契機。
雲科汪汪社黃盈誌對於目前校內實施捕犬制與社團對外關懷重傷、重病的浪犬行動感到十分衝擊與矛盾,因此期望此次計畫能開啟校園TNR的契機。她談及實施半年的方案好不容易建檔完成,記錄校內已結紮流浪狗的數量及狀態,將親人與不親人作為分群,過程雖然充滿艱辛與批評,但還是因著不想再讓校內狗兒被捕捉撲殺的堅定心意,建立了一學期的「流浪動物非殺校園」。而重要的仍是TNR之後的持續觀察記錄以及人道減量,達到狗群在一地的穩定效果,希望能開創「絕育一小步,雲科一大步」。
台大關懷生命社邱于嫙所進行的動保行動方案,是拍出一部以「品種狗」為主軸的紀錄片,談及現代社會中寵物遭商品化過程及衝擊等問題。她分享了所剪輯的「預告片」,希望能透過飼主教育盡量降低飼養品種狗造成的問題。此外于嫙也分享自身參與動保事務的心路歷程。她提到從小跟著母親關心流浪動物,因此對米克斯非常熟悉,加入台大懷生社後,在校園及社區裡白天捉狗晚上捉貓,TNR執行經驗豐富,但她也深深體認,處理流浪動物已是末端問題,如果源頭不改,流浪動物永遠處理不完;而目前因獸醫系課業忙碌,已較少站上第一線,改以在家做動保,上網蒐集跟相關文獻資料,從多種面向來探討動保範疇。最後她跟所有夥伴共勉「動保是一件認真的事」。
繼往開來,大動連繼續向前行
三天活動轉眼進入尾聲,第二年的年會有更多的社團及動保夥伴參與,串聯起全台動保青年的熱情。繼往開來,即將邁入第三年的大動連也將有新的樣貌,年會籌備委員會改制成大動連執行委員會,希望自第三年開始,大動連除了籌辦年會活動外,也能結合社會動保議題,規劃更多讓大動連成員們串聯參與的活動,提升大動連整體行動力,讓大動連的動保力量向外擴展。大動連執行委員由關懷生命協會黃芷嫻擔任召集人,執行委員則仍由北中南東四區各選出兩位擔任,同時邀請社團資深的學長姐一同加入。
街頭表演:將力量化為行動,滿載賦歸
最後一天下午於桃園中壢火車站前廣場進行的行動劇及街頭靜止表演,是本屆年會特別規畫的重頭戲。學員們將這三天來討論製作的宣傳動物戲謔海報,以及辛苦排練的街頭宣導活動呈現於大眾眼前。宣傳組學員以定格之動作呈現動物戲謔的議題,成功引起民眾的探詢。另一方面,表演組以活潑的形式展現動物戲謔殘忍及不人道的過程,以表述動物表演所隱藏的問題,並以「不要來看我」海報表達拒看動物馬戲團表演的動保人的心聲,從平時的生活中就能做到動保,不僅是以絕育代替撲殺、認養代替購買,還能拒看動物表演等來關注動物權議題。
結束前,學員們向民眾喊出:「你生活,牠生存──舉手之勞做動保!」再度呼應第二屆大動連年會主軸。在學員、工作人員們高舉紀念品環保袋上的大動連主題圖案合影,表示一同推動動物保護的決心時,活動進入年會的終章。
看見那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一個目標努力,內心不再感到孤單,令人非常感動與難忘。
背後省思
第二屆年會與第一屆不同之處,在於將探討的動保層面從流浪動物的實務,進入到動物權與動物福利。然而學員們仍十分關注身邊不斷發生的流浪動物問題,因此會中也安排學員間的討論與分享,可惜時間不足,討論內容無法一盡完備。另一方面,靜態的課程安排雖能豐富學員知識並建立正確的動保觀念,但適度加入動態活動,或許更能加速學員吸收。感謝學員們分享參與心得並提供建議。
最後看著學員們辛勤打掃校園環境、清理餐廳、清掃狗社等「出坡」工作令人感動,有如動保人一同邁向目標努力奮鬥的過程,謝謝年會期間不斷陪在身邊的夥伴們!無情何生茲世,有情何累此生,能無怨無悔為動保付出心力是我們的榮幸,希望世間有情萬物能有和平共處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