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動物關懷
文/
蔡坤錚/南市東區復興國小教師、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南區種籽教師

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即使到了出門前一秒,我仍在猶豫是否要放棄「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種籽教師研習營」第二天的參訪行程。對於喜愛動物且支持anti-zoo的我而言,並不想踏進任何消費動物的人工豢養場所。

預感果然是對的,一進入「世界蛇王教育農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隻隻關在不到0.5立方公尺玻璃籠中的毒蛇。工作人員賣力地介紹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毒蛇,除了強調牠們驚人的毒性外,還故意逗弄響尾蛇使其尾部發出警告響聲。我無法想像這些原先該生活在森林或沙漠中的動物,被囚禁在小小籠子中的感受,更無法直視和毒蛇一同關在籠中的鵝黃色毛茸茸小雞,因為和掠食者同居一籠的無力感和恐懼是如此巨大。

接下來的鱷魚池更是令人沮喪。空氣中瀰漫著腐敗的氣味,生活與浸泡在這種環境中的鱷魚能健康嗎?工作人員為了娛樂觀眾而現場餵食鱷魚,那麼沒有參訪者時這些鱷魚有定時定量被餵食嗎?經營者不斷透過導覽、解說牌、海報……,傳達毒蛇、鱷魚的可怕及牠們對人類的傷害,這樣對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係是否會產生某些影響呢?心底浮出問號的同時,耳中聽到下一個展場傳來的哀號聲。

往前的聲音、景象實在太過令人震撼。狹小籠中不斷來回踱步的老虎、羽翅殘破、髒汙的孔雀、不停搖晃的馬來熊、困坐籠中沮喪的紅毛猩猩、悲泣哀哭的長臂猿……,動物們強大的悲傷滿溢園區。(刪空格) 對牠們而言,這個狹小、髒亂、單調、缺乏互動、失去天空的牢籠就是地獄。究竟已經有多少生命消逝在這樣的地獄中?還要繼續虐待多少個寶貴的生命?

很幸運的是,研習的第一天便預先埋下對動物保護的希望。無論是投注時間、精力,關懷、救援流浪貓的魔魔、在校園中帶著孩子們一同照顧流浪狗的美慧老師,或是長期推動動物保護教育不遺餘力的宸禎,甚至是熱情回應的每一位參與學員,都讓我看到對動保教育滿滿的熱忱和未來豐富的可能性。身為教育工作者,對於翻轉地獄,其實是能盡一些微薄力量的。

每隔兩年便會帶著孩子們參加畢業旅行,其中台北市立動物園一直是畢業生的必遊行程。將野生動物自原生態環境抽離,圈養在水泥牢籠中,真的具有保育和教育意義嗎?既要不掃孩子興又要達到教育目的是項考驗智慧的挑戰。

我喜歡在行前和孩子們分享位在英吉利海峽的小島動物園──Jersey Zoo。這座動物園是由作家Gerald Durrell所創,對他而言動物園的存在不是為了人類的娛樂或教育目的,所以凡事皆以動物的舒適為首要考慮。Gerald Durrell不但盡力將動物園設計成一個讓動物沒有壓力的環境,更參與各國瀕危物種的保育計畫,期待有一天不再有瀕危物種,也不再需要動物園存在。愛丁堡動物園中的石雕大象、印地安人將痊癒動物野放後的空欄位解說告示,都呈現出所謂「沒有動物的動物園」樣貌,也才是真正具教育意義的動物園。期待那一天的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