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懷生命協會 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 成立
關懷成立20週年新里程碑
關懷生命協會自1993年創會以來,持續透過立法推動、教育推廣、議題倡議及動物救援等行動,不斷地為動物權及動物福利的爭取而努力。鑑於近年來民間的動物保護意識日益高漲,相形之下,政府部門對於動保事務的執行卻處於消極不作為的狀態,因而讓本會有了引進公民參與督促政府行政的構想,期能喚起政府對動物生命的重視,落實真正的動物保護政策,改善台灣動物的生存困境。
在本會邁向二十週年的時刻,為監督政府落實動物保護法規,由本會創會理事長昭慧法師擔任召集人,邀請不同領域學者、公民團體、宗教人士等成立了「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透過「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的成立及運作,建立公民參與的評鑑機制,藉此促進動保法、野保法等相關法令的落實,以達成動物保護的目標。
昭慧法師表示:「在台灣動物保護運動上除了立法外,我們也發現行政才實際整握了動物生殺大權,有很多事情需要跟行政部門溝通,因此成立「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不只是監督動保施政,也要關心整個行政架構,讓行政體系發揮效用,讓任職動保行政的公務人員也能善盡職守」。
建構動保運動 公民參與機制
「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近程工作計畫將因應政府組織再造,積極促成獨立「動物保護司」。展開與中央、地方之主管機關、學者、動保團體對話,了解動保問題深層結構與本質。號召國會議員、地方民代響應「動保行政監督」,籌辦2012首次動保行政監督評鑑工作。我們期待透過公民參與力量,讓台灣動保運動達到我們宣言所揭櫫之五大目標:動物福祉、組織再造、公開透明、公民參與、課責機制。
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宣言
一個國家的偉大和文明,可以從他們如何對待動物來衡量。(甘地)
文明國家可貴之處,在於有權者,願意將權利還予無權者,在前輩們的篳路藍縷下,台灣一步步地完成了政治及社會的改革。進步的台灣,在社會發展的歷史當 中,已逐步將權利還予人民、還予弱勢,我們在這裡宣示,憑藉公民社會的自覺,擁有權力的人類,將進一步將權利還予動物、環境,以及孕養我們的大自然。
揆諸台灣動物保護立法,不可謂不先進,時序推回二十年前—早在1989年時,在有識之士的推動下,政府頒布了「為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多樣性,與自然 生態之平衡」的《野生動物保育法》,1998年更頒布以「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為目的的《動物保護法》。唯時至今日,兩大動物保護法的執行落差,卻使 動物保護精神斲傷殆盡。
細究動物保護的執行困境,其原因乃「形式化」與「邊緣化」兩大因素。首先,儘管整體社會具有動物保護共識,然鮮有人知:我國動物保護行政機關體系紊亂,執 行人力財力資源不足,造成行政力量越趨弱化。在這種「形式化」的結構下,公民期待與抗議聲不斷高漲,但行政機關「無能」也「無力」回應,除了影響公民對政 府的信賴,對欲積極任事的動保行政人員也不啻是一種傷害。
其次,在刻意營造及政府漠視的氛圍中,台灣整體社會在不知不覺中將動物保護議題「邊緣化」為少數「愛心人士」的「個人行為」;實際上,動物保護政策卻徹底是個影響公民權益的「公共議題」。
有鑒於此,動物保護相關法令訂定之後的執行機制,其主管機關位階提高、資源投入與系統整合,以及執行績效的評估,已成為台灣動保運動的當務之急。欲解決種 種行政專業問題,應當有公民社會的參與才是。唯有透過資訊的公開透明,公民參與機制的成熟運作,官員與民眾才能夠齊心協力,讓動物保護的行政與執行徹底落 實。
現在,我們正走到「動物權、環境權」的十字路口,為了延續公民社會的理想,「關懷生命協會」在此號召各界菁英,成立「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台灣是否能締造下一個里程碑,亟需要各位的參與,敬請響應支持我們!
五大訴求:一、動物福祉:以尊重生命為依歸,持續修改落實動保法令。
二、組織再造:各級政府應設置專責動保機關,並提升位階。
三、公開透明:所有動物保護機關之行政資訊,須公開透明。
四、公民參與:政府政策制訂過程,應該建立公民參與機制。
五、課責機制:動保行政機關及動物利用機構定期全面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