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張章得 不變的堅持—協會行動方針

動物關懷

採訪整理人/ 詹以屏



從局外到局內的實踐者
 
作為創會時的常務理事,張執行長當時負責協會基本財務經費的籌措,並且提供公司的一個小角落予協會運作。他表示其實很多企業界人士是愛護生命、關心動保議題的,「大家都以為財務是我一人支持,其實我背後還有一群很值得敬佩的企業朋友在默默支持協會。」用「不務正業」來幽自己一默,執行長說明自己並沒有馬上投入所謂的動物保護工作,只不過在內部進行議題討論時,會利用企業管理的概念來思考各種議題,「或是把任何議題都當作行銷:教育本身是一種行銷,行銷觀念;推動立法的時候要說服人,也是要行銷,總是說推動的東西要有目的、有方向,要具體,而不是談個理論談完就算了。」另一方面,倒是因為協會在辦公室裡,時常耳濡目染一些動保議題,加上與昭慧法師的佛法因緣,他在協會創立的第二、三年,就從肉食減量,逐步轉變為素食者。
 
除了從保護動物和佛教理念實踐素食,問及張執行長如何逐步累積自己的動保知識以領導團隊時,他表示,議題的推動有賴協會同事及學者、專家共同研議,嚴格講起來,在昭慧法師初期六年的領導下,動物保護、動物福利、動物權的基本概念和思維體系大概都已建立。因為早期建構的宗旨架構很完整,於是循此追隨著歷任理事長的領導,隨同秘書長傳法法師持續運作。
 
行動與展望
 
昭慧法師於創會時立定了協會「關懷生命」、「眾生平等」的核心價值,協會的運作可說從一開始就依循「行政立法」、「教育推廣」和「動物援助」這三個主軸來推展。
 
「行政立法」包括推動立法、修法,以及行政監督兩部份。前者尤以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動物保護法立法,及近期成功推動動保法限制使用捕獸鋏修正案為里程碑。後者則是落實在今年成立的「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旨在引進「公民參與」的理念,透過監督政府在動物保護行政上的施作,促成政府與民間的合作、加強政府的施政力度。
 
其次,張先生表示「教育絕對是推廣動物權和動物福利很大的關鍵」,因此協會推動「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以及「大學動保社團連線」。一方面以教師研習營和專題研究班形式,培訓中小學教師作為動保種子教師,來向學生傳遞動物保護的觀念,以突破有限的資源,將動保教育向下扎根、向外擴展;並透過每年舉辦大眾講座來擴大民眾參與。
 
「大學動保社團連線」則是一個能讓大學動保社團「深度溝通與交流」的平台,藉由經驗、資訊及動保議題的分享,建立並深化學生間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關係,透過動保青年共同規劃合適之「動保行動策略」,以期透過「議題串連與推廣」的「在地實踐」,達成「尊重地球生命伙伴、建構人與動物和諧社會」之長遠目標。另外由於大學動保社團的成員更新速度較快,未來也許會發展畢業生聯誼會,藉以維繫大家出社會後的動保熱情與使命感。
 
「動物援助」以林雅哲醫師作為召集人,主要針對同伴動物,從早期流浪動物的結紮救護,後來進一步推廣免費絕育。目前林醫師率領醫療團隊,每月舉辦下鄉巡迴絕育活動,獲得民間與政府的廣大迴響。希望政府能儘速擴大推動同伴動物絕育,從源頭整治流浪動物問題,並進一步將其法制化。
 
問及協會未來的展望,張執行長表示,國內動保意識已逐漸形成,民間的動保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增加,愈來愈多的各級民意代表也加入支持及聲援動保行動,協會將努力結合各界力量,敦促政府加強動物保護的施政力道,呼籲全民共同加入動保行列,落實動物福利,並以實踐動物權、終止動物利用為最終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