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宗勳/關懷生命協會動保行政監督委員會執行長

←為培育動保行政監督源的優秀人才,關懷生命協會特別邀請動保及相關政策的專家、學者,舉辦「動保行政監督工作坊」。圖為何執行長( 前排左一) 與學員及協會團隊夥伴合影。
我在1997 年擔任「教改會」秘書長時,因為關懷是「社會立法運動聯盟」成員,因此有機會跟當時的關懷秘書長悟弘認識,但在業務上並未有任何合作。當時我還在台南推動我對社會改革的理想,悟弘則已經將關懷做得有聲有色,遠近馳名。
我在2001 年到台北工作,2004 年起擔任「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關懷秘書長改由釋傳法擔任,一連好幾年都在關懷為大學生舉辦的「動保研習營」擔任講師,由於動保跟環保還是有些相似性,慢慢也跟關懷熟起來。
2007 年我開始籌備「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簡稱「公督盟」),隔年接執行長,在當時前輩建議下,直接由「社會立法運動聯盟」轉型過來,因此關懷也成為公督盟團體會員。這段長達10 年期間,我跟關懷的互動並不很深,而開啟我跟關懷親密接觸的因緣,是反賭博合法化聯盟(簡稱「反賭聯盟」)。反賭聯盟是為了阻止「離島建設條例」修法,不讓離島地區可以透過地方公投設置賭場而設立的。
為了阻止立法,我開始跟反賭聯盟召集人,也是關懷創辦人釋昭慧法師認識。其實我早就久仰法師大名,尤其在大安十四號公園護法觀音絕食抗議、推動動保、成立關懷、反核四等事務上,法師以出家人身分卻入世推動社會改革運動,令我深感佩服。
我已經忘記第一次跟法師見面的情形,只記得初見面感覺就很熟、自然就互動起來。「離島建設條例」阻擋失敗,於是2009 年澎湖展開首次博弈公投,就在那段時間跟釋昭慧法師密切互動,發現她在社運策略與戰術還真高人一等,最後澎湖反博弈贏得勝利了,開啟社運新紀元。
2011 年,我離開公督盟,在短暫休息期間,又聽到馬祖要博弈公投,於是在釋昭慧法師召喚下,我接下反賭聯盟執行長一職。很遺憾,在財團與政客勾結利誘民眾,我方無法有效阻止,2012 年7 月7 日馬祖一役,同意設置賭場公投票勝出反對方,我方宣告失敗。
動保行政監督之策動
2011 年下旬,關懷執行長張得章開始跟我討論「動保行政監督」事務。他認為我在公督盟用評鑑的方式來監督立委成效不錯,希望借鏡來監督執行動保業務政府部門。他提供很多資料與數據來讓我了解動物處境的艱鉅。
張執行長跟我談的這段時間,是我工作正值疲憊與低潮時。而我從小因為有被動物咬、家裡養動物車禍、溺斃,加上動物壽命不長,我怕生離死別經驗,並不喜歡養動物,也覺得動物不該被人養,這是不同的世界。另一個更重要原因,我還是葷食主義者。我的社運經驗告訴我,必須言行合一才不會被質疑與攻擊。然而,我還是成為關懷的一員,是怎樣的因緣讓我答應從事動保運動,我也記不清了,只是內心強烈感受到也需要為動物做些事。我在關懷夥伴的協助下,一步一步踏入動保領域。而我的飲食習慣卻在大量閱讀動保訊息之後,也慢慢改變吃肉習慣。
關懷生命協會是一個在台灣具有歷史與影響力的民間團體,二十年累積的資源,讓我從一參與就與有榮焉。而這二十年的歷史也見證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人民從無法、也不懂參與公共事物到可以爭取自己的權利。伴隨公民意識的抬頭,動物權、動物福利也日漸受到重視,各種動保團體也紛紛成立。然而,政府官僚機制僵化、部份法令不合時宜,動物的處境依然艱鉅。
要改變動物處境就需要更多政策與法令制定,同時積極督促。台灣過往民間團體在議題倡議與政策施壓發揮一定影響力,然而過去運作都處於被動或議題發生之後才積極行動。隨資訊化、多元分眾化,監督政府的機制如果無法有效改善,效果將會非常有限。有鑑於此,在2007 年我參與籌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就是對立法委員一當選,就定期、持續評鑑、公佈,事後證明可以發揮實質壓力。
這樣的策略與方式,讓「關懷」在邁向20 週年轉型之際,也期許透過「行政監督」來讓動保政策能正向改善。此一模式如果可行,未來相關領域議題將可以如法複製。將來會有監督「教育部」、「農業部」、「交通部」等相關組織,這樣健全監督機制,讓公民都有方法與能力去監督政府、民代。在這樣的願景下,成熟的公民社會、真正主權在民則指日可待。
這樣的策略與方式,讓「關懷」在邁向20 週年轉型之際,也期許透過「行政監督」來讓動保政策能正向改善。此一模式如果可行,未來相關領域議題將可以如法複製。將來會有監督「教育部」、「農業部」、「交通部」等相關組織,這樣健全監督機制,讓公民都有方法與能力去監督政府、民代。在這樣的願景下,成熟的公民社會、真正主權在民則指日可待。
在關懷繼往開來的時刻,我走上動保這條路,期待也能為動保運動盡一己之力。而近一年的動保行政監督工作中,讓我體會到動保運動的艱辛:同伴動物因人類需求繁殖而出,然而在繁殖場過的是猶如煉獄的日子;流浪動物是已經遭受被人類背叛遺棄的命運,然而國家政策卻是處死牠們來卸卻飼主及政府的責任。野生動物原生種沒完整政策保護,外來動物也沒有效法令管制。大量的經濟動物及實驗動物在資訊刻意隱瞞下過著被虐待殘殺的生活。如果「動物也是生命」是被大家所承認的,那這一年接觸到動物為人類所利用的慘況,是我所遇最不公不義的處境,而很多情況可說是政府帶頭糟蹋生命。
動物保護,真的比我想像中困難很多,如Peter Singer 在《動物解放》一說中所言:「最明顯而首要的困難在於被迫害者不能組織起來以對抗迫害。我們必須站在這些不能為自己說話的動物立場來為牠們說話。」然而人類沙文主義造就根深蒂固的物種歧視,不是用道德高調三言兩語可說清,每天每天就是有那麼多生命不斷受虐慘死,如何改變整個結構性問題?就是要公民賦權,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有力量可以改變體制壓迫個體的不公不義。這個世界是讓每個生命體更祥和的存在,而不是鎮日處於驚恐暴戾的負面磁場中。事實上在這條艱辛的動保路上,我已經看見一股將漸漸匯集而成的力量,這股力量是慈悲、寬容、溫柔的。打從一開始成立「動保行政監督委員會」所接觸的專家學者,無不將他們傾畢生之力所得的知識力量發揮在動保上。緊接成立的「動保志工隊」,來自各界的學生及各行各業的人士,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力量薄弱有限,但卻毫不隱藏的付出,驅動出一次又一次替動物發聲的能量。而近期舉辦的「地方民意代表支持保護動物計畫」全國巡迴,在一場又一場各不同縣市,接觸到眾多默默耕耘的動保、保育團體,甚至是個人,守護著鄉土上跨物種、族群生存的空間。挺身而出的民意代表,為了落實尊重生命的實踐,拋開選票考量,為每一隻弱勢個體發聲,推動讓自己所處的城市更文明祥和。
動保之路雖然黑暗處很多,但一個願意關心動物的人就是一盞光,慢慢將動物處境點亮,而我期盼能與關懷一起合作的就是將所有光聚集,照亮我們動保行政的方向,希望在下一個關懷20 週年到來時,動保已是全民運動,人類對動物的尊重已突破物種歧視。只有在對跨物種生命也是和平正義的對待,人類才能真正和平正義的對待其他人類。
或許不用到下一個20 年,當我在想到動物時,不再是牠們悲慘的命運,而是欣賞牠們每一個個體盡情展現地球所孕育出奇妙美好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