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永祥/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

當時,由於不忍坐視滿街流浪狗的慘狀,我主動找上了關懷生命協會,希望能奉獻一點力量。在關懷生命協會的推動之下,孟祥森先生與我翻譯了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1996 年由協會出版。這是我與關懷生命協會(以及後來的動物社會研究會)結緣之始。(2004 年出版《深層素食主義》,則是另一次合作的機會。)

這本書被譽為當代動物保護運動的「聖經」,把動物解放從素樸的人道關懷,變成了一種社會運動,可以與黑人解放運動、女性解放運動相提並論。時至今日,在西方學術、知識界,動物倫理學以及「動物研究」,已經十分蓬勃多樣;保護動物的立法、政策、以及民間的動保團體,也相當深遠地改善了動物在人類手中的悲慘命運。相較之下,在台灣,這本書的衝擊並不算很直接明顯;不過這本書所展現的道德視野,對於這些年來動物保護在台灣逐漸發展成一種公眾廣泛接受的論述、并逐步進入公共政策的討論,具有不容忽視的啟發與鼓舞作用。
即便如此,必須承認,動物保護在台灣、在各個華人社會,仍然有待振作茁壯。在關懷生命協會成立二十週年的前夕,我很期待有人願意針對這段不長不短的積累,整理、撰寫臺灣動保運動的歷史,以便檢討過去、沈澱經驗、吸取教訓、策劃未來。但是在此之外,我心裡還有一些感觸,願意在此稍作發揮。美國學者平克在2011 年出版《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何以暴力在降低》鉅著,綜觀人類五千年來的歷史,指證在過去這五千年以來,人類訴諸暴力與殘酷、製造苦痛與死亡的規模與頻率,均告一路降低;他認為,人類如果有道德上的「進步」可言,正是在「降低暴力」這一點上顯現的。他特別舉出最近兩個世紀的「權利革命」,使得包括有色人種、女性、兒童、同性戀、以及動物在內的各類生命的苦難,逐漸納入人們的道德關懷範圍,從而令這些一向身受排斥、迫害、折磨、屠殺的族群,開始獲得保障與解放。民權運動、女性主義、兒童保護、同性戀者的出櫃與合法化、以及動物保護,都是這場幾百年來擴散。全球的「權利革命」的一環。事實上,由於動物徹底地被視為「異類」,所受到的待遇尤其血腥殘酷;而平克教授卻把動保運動與民權運動、女權運動等相提並論,強調它們乃是「道德進步」的一環,不能不令動保人士更體會到自己的責任之沈重。
近三十年來,台灣也出現了類似的權利革命。婦女、原住民、兒童、同性戀的平權、保障、以及解放,多少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近年來,新住民、外勞、外籍配偶的地位也開始獲得承認。但是在動物這個議題上,多數人尚赼趄不前。關心流浪貓狗的人數雖有顯著增加,可是主流社會仍然視貓狗等同伴動物為玩物。最嚴重的殘虐動物行為,莫過於數目驚人的經濟動物(在台灣主要是豬與雞),仍然陷身在殘酷的繁殖、豢養、運送、以及屠宰的循環地獄中,以血淋淋的肉身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
這個血腥的現象不會很快得到改善。不過平克的歷史敘述至少說服我們,動保運動不僅攸關無數動物的生命與生活,也影響著社會的道德品質,影響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不是能逐漸抬頭,減少人間世上的暴力與苦痛。進一步言,各種「權利運動」雖然各有關懷,可是為了追求廣義的道德進步,彼此之間的合作與呼應極有必要。但說來可惜,在各種權利解放運動中,人類中心主義似乎始終居於主流,這使得關心女性、原住民、同性戀、新住民的「進步」意識,持續地忽視動物議題。在這一點上,臺灣的動保人士,應該主動地更作努力。
密爾說過,一個偉大的運動,勢必經過三個階段:嘲笑、討論、與接納。密爾沒有提到,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對於社會運動,可能根本是不予理會。我要強調,面對這種普遍的麻木狀況,社會運動特別忌諱「巴爾幹化」,只考慮本特定族群或者團體的權益,不再強調社會運動的道德宗旨,遺忘了為這些運動提供原始動力的「改造社會」這個大目標。
如何對待動物,是對一個社會的道德品質的極端考驗。動保運動承擔了這個考驗,任重而道遠。在關懷生命協會二十週年的前夕,相信大家都有再努力二十年的抱負與決心──為了保護動物,也為了維繫人類日漸微危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