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人 / 陳平浩

因此,我建議協會推動一套由本土的、直接有教學經驗的老師所研發的一套完整教材,考量有些國外教材不見得很合乎國內教學情境,國情差異再加上城鄉差距,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我們一開始進行扎根計畫,先舉辦動物保護的教師研習活動,由協會和我們學校合辦,越來越多中小學九年一貫的老師來參與。這些參與的老師,許多是充滿熱忱來參與動保研習,有一定的興趣、背景知識、最重要的是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所以,協會組成教案設計團隊,開始聯繫這些參與研習的老師,邀請老師們共同創造教案以及教材的計畫。如此我們從3 位老師到7 位老師,至今有11 位老師實際與我們共同努力,從08 年至今已研發三張教學多媒體光碟,光碟以動物權、動物福利為核心價值,包括野生動物、同伴動物、動物戲虐、經濟動物以及替代教學等議題為發展主軸,團隊共研發出25 個教案,超過60 種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光碟提供全台國中小學以及幼稚園教師索取,教案和教學PPT 以及教學教材都放在關懷生命協會的官網,由有需要的老師自行下載使用。我們希望老師在教學現場教學這些教案之後,更可以加以延伸或在地化,以配合各地區學校以及孩童學習的需求。
計劃目前平穩的發展,參與的老師也都越來越穩定;當然,有些老師因為空間上的距離,沒辦法持續參與,但整體而言參與者還是逐年在增加。動保教材如此不斷累積,在九年一貫的七個領域,分年級實施,融入關懷生命和動保議題,如此發展出來的教材都很好。這樣的累積可以一直持續發展下去,期望有越來越多跨越城鄉差距、不同領域背景的老師來參與,發展不同領域的校本性或社區性動物保護教材,讓台灣的動物保護教材確實紮根。
計劃目前平穩的發展,參與的老師也都越來越穩定;當然,有些老師因為空間上的距離,沒辦法持續參與,但整體而言參與者還是逐年在增加。動保教材如此不斷累積,在九年一貫的七個領域,分年級實施,融入關懷生命和動保議題,如此發展出來的教材都很好。這樣的累積可以一直持續發展下去,期望有越來越多跨越城鄉差距、不同領域背景的老師來參與,發展不同領域的校本性或社區性動物保護教材,讓台灣的動物保護教材確實紮根。
協會希望將動物保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但動物保護議題,要直接在九年一貫內把它變成必上課程或必修課程,由於授課時間的排擠效應,其實很不容易。九年一貫是大領域的設計,動物保護教育若無法納入「七大領域」,就以「議題」的方式推動。在教學上,七大領域有時間空間的優勢,一定要教、而且有固定教材。至於「議題」,屬於可大可小、可有可無的,端看老師怎樣設計安排。動物保護這個議題,目前是納在「環境教育」這個議題裡面,九年一貫過去本來有六大議題,後來在微調時又多了一個海洋的議題,所以現在有七個議題。在微調的過程中,環境保護的議題當中已經加入了動物保護;畢竟,整體上來說,老師要教授的內容蠻多的,所以動物保護這個議題在九年一貫之中就顯得相對較少。社會上民間上在推動物保護,這幾年來有長足進步,這種進步和教育界在推動的步伐上,是會有落差的。當然,由民間來推動這樣的教材,相對來說是正常的現象。畢竟政府單位相關的負荷蠻多的,需要民間協助發展。當然,這樣的工作不會有完工的一天,因為動保議題這麼巨大繁多。九年一貫七大領域當中有九個年級,音樂課可以有動保議題、美術課也可以納入動保議題、體育課也可以談到動物保護,如何結合起來授課,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難能可貴的,這些教案教材會慢慢累積,隨著不同老師加入,教材會更加多元,多元也就更有利於我們去推廣。有些教材隨著動保議題的發展或是概念的改變,也有更新的必要。
例如:許多議題,已經慢慢跳脫課本內容的限制,關注社會上所發生的事件,像是虐待動物事件和引發的輿論,或是人與動物的衝突,例如:人被流浪狗咬的新聞。雖然其中不乏媒體的炒作,但有些東西仍是關鍵,比如說,人為什麼會跟狗衝突?有時,動物受到驚嚇而出現攻擊行為,有一些是人的問題─我們對流浪狗的無知,造成也許是人惹牠來回擊、反咬。像這樣的議題可以慢慢發展,有很多的思考和觀點可以納入,也可以從更多元的教學角度來切入,讓關於動保議題的教學變得更多元、更有趣。我們可以將這些知識和案例轉化為教學設計,很多動物的真實處境是老師所不知道的,我們可以讓老師們知道這些事情,現在發展的狀況;其中,有很多部份是「是非」的問題,但也有很多部份是「價值觀」的問題。這些涉及價值觀的問題,當然,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價值觀,但如何用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把這個價值觀傳遞給老師,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份,而這正是我們的工作。
另外,已經發展出來的這些教材,有很多老師在使用,我們也大力推廣,我很在乎老師們使用這些教材之後的回饋。這種推廣、累積、回饋、調整的機制,怎樣推廣這些教材、老師使用了以後如何回饋給我們…等,都是我們未來要持續進行的。畢竟,我們所發展出來的教材內容,也許有某種城鄉差距,也許有區域性的差異,希望老師們可以把這些回饋給我們、讓我們來做適當的修正,然後吸引更多老師願意來使用。

我們扮演的角色,首先是提供知識,然後是提供態度,讓老師了解怎樣的態度才是正確的。當然,我們自己也必須要隨時隨地吸收一些新的知識,新的發展狀況。難能可貴的是,往往在上課的過程當中,很多老師遇到一些困境、或是遇到沒辦法解決或切入的動保議題時,會來詢問我的看法。對我而言,這是很重要的回饋;畢竟,某些領域和某些區域性的資訊,或是某些地區所發生的狀況,我不是很清楚,這些老師的徵詢意見其實是給予我回饋。我在大學教書,面對的是中小學老師,而他們直接面對小朋友,他們也會把教學上面對小朋友所遭遇的問題,回饋給我們。這種互動、互相影響、互相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目前,我認為整個動物保護的議題,在教育體系當中是弱勢的。除了九年一貫要教的東西太多之外,每一個領域憑著各自本事也正在從事運作、想要增加更多的教學時數。例如,環境教育現在一定要有四小時,性別平等教育也是一個重要課題;這些議題必然會佔據授課時間,相對而言,動物保護這個議題自然不容易再納入更多。我期許,未來也許有更多機會,讓動保議題能夠靈活地融入某一領域的某一單元內,慢慢產生一種隨時隨地都可以提及動物保護議題的靈活度。這是我期盼扎根計畫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