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物與我」 ─ 創作者談作品與動保 塑膠肉塊

動物關懷

 

立刻認識 塑膠肉塊
 
「塑膠肉塊」是我們兩姊妹(吳琦+吳花菓子)組成的創作團體,除了遊走創意市集現場,也在網路上設立臉書粉絲團,一方面發表作品,一方面也推廣動物權的相關文章給更多人。
 
為何以動物為創作題材?
 
剛開始我們並不想以動物形象來進行創作,因為意識到這也是一種在消費動物的手法──畢竟動物從外貌形象到真實的肉體索求(動物實驗、皮草、食物等等…),在各種層面上都是受剝削與消費的。但我們最近開始有了一些動物主題作品,像《媽媽我吃飽飽了》(頁11),意在透過「反撲」,刺激人們以不同立場來掉換角色,達到某種平等。當人類侵犯到動物的領域而被攻擊或受傷時,我們不能一昧把罪過都歸在他們身上,若我們能了解動物的行為,就可以理解為何他們會如此,而不是一直將人類的價值觀與道德強加在動物身上去指責。
 
動物與我
 
我們從小就有許多養「寵物」的經驗,例如小魚、烏龜、黃金鼠、兔子到狗等等,也算是造了很多孽。為什麼我們要把那些動物們豢養在家裡呢?其實「寵物」的概念也不就是為了取悅人類而產生的東西嗎?但雖如此,在幾年前爸爸抱了一隻幼犬回家,他的出現帶給了我們相當大的溫暖,幾乎像個調劑一樣,讓家中死氣沉沉的氣氛活了過來。所以雖然「寵物」這個概念對現在的我們而言是負面的,但我們也不諱言地告訴大家,正是因為家中的「陪伴動物」促使我們更一步去了解其他各種面向的動物問題。
 
所以當我們從網路及書籍了解到目前「經濟動物」飼養環境的可怕與屠宰過程之血腥,說服自己接受動物權益這樣的價值後就開始吃素。我們認為吃素不是愛動物的表現,而是尊重地球上其他物種此一價值而已。我們不能因為不必要的私慾而去傷害、奪取動物性命,人類是可以選擇的。我們不愛陌生人,但也不會迫害這些人,相同道理也用在動物身上。
 
動保運動的參與經驗:反不人道羊毛商品
 
我們參加過許多動保的遊行及請願活動,但比較特別的是2012 年4 月間連鎖服飾品牌UNIQLO 西門店開幕時,與幾位朋友跟PETA 的台灣專員去店門口舉海報與發傳單,現場宣傳該日本企業使用澳洲不人道mulesing 羊毛的議題。這個突擊活動主要是想給企業施加一些壓力,至於向民眾推廣拒用mulesing羊毛倒是其次。(編按- UNIQLO 在2012 年6 月
27 日發表聲明,承諾將會在2015 年前逐步停用澳洲美麗諾羊毛。)
 
妹:當天我姊負責在店門口舉海報牌,而我的任務是發傳單,可以走進西門町各處發給路人。早上10 點人不多,肯拿傳單的更是少數,但我發現如果邊喊:「你也可以幫助動物!」是有效果的。可見大家對於「動物保護」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雖然不見得知道方法,遑論知曉動物遭受的虐待與處境;所以若能有效推廣,我相信大眾還是會慢慢地改變的。這些傳單我後來請朋友到一些咖啡廳放置,當中也跟他們聊有關於不人道羊毛的問題──不過我自己會把重點放在去強調mulesing 手術完全沒有使用任何麻醉,就連皮帶肉割除綿羊臀部皺褶──跟他們說那非常「痛」,畢竟我們連被美工刀輕輕割到都會痛得要命,何況是拿大剪刀把整個屁股割掉呢?
 
這個方法我也同樣在寶藏巖四月的創意市集活動上宣傳過 ( 其實我們受邀擺攤,但商品帶的極少,目的是帶傳單宣傳此件事情) 。詢問傳單內容的人不在少數,更有個男生跟我保證他不會再買此企業的商品,聽到其實還滿開心的,那句話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最快的見效。
 
我從來沒有忘/吳琦
 
我小時候就聰明過了頭。
 
在小一的時候,住在一樓鐵皮拉門的租房裡。有一天颱風來,風雨很大,雨水與風很大力的撞擊家裡的鐵皮門,那時候跟幾個親戚小孩都在屋裡玩,卻聽到貓咪在門外喵喵叫聲,我們幾個小孩就把鐵皮門拉開看,真的是一隻非常小的幼貓,他一直往屋內跑,想要求生的精神很強。但,那時候我身為其中最大的大小孩,認為就算讓貓咪進來,長輩也不會讓我們養他,硬生生地我就把小幼貓給推出鐵門外。
 
我後來,一直到現在,都忘不了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