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最能改變人對動物的態度與關係,建立共享世界的友善環境。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於大選前便將「推廣生命教育」納入其動保政見,並表示未來政府必須訂定完整的「動物保護綱領」。我們期待有效落實。
官僚體制往往便宜行事,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心態將施政淺碟化。以去(2015)年11月發生嘉華高中生物老師於課堂帶領學生解剖幼兔事件,暴露動物保護法施行即將滿18年,作育英才的教師卻不知第18條明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得進行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所定課程綱要以外,足以使動物受傷害或死亡之教學訓練。」實因動保法一公告,教育部便將與動物相關之課程綱領直接刪除,讓教育體系失去討論人與動物關係的機會。不面對,問題就會消失嗎?
協會長年推動動物保護教育,在實驗動物議題方面,多年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合辦教師研習,討論動物福利與實驗動物倫理、動物保護法規,以及介紹中小學各種觀察動物的有趣替代方案。不僅不必為了教學而傷害動物,而且,在動物實驗替代方案實施過程,示範飼主責任與生命關懷,以及思辨動物與環境倫理。一次研習後,老師驚訝地問我們:「我帶領社團學生製作鴨子剝製標本難道是違法的嗎?」答案是肯定的。多次演講場合,詢問台下學員,發現這樣的違法案例層出不窮,而且,都是認真的老師們想帶給學生多一點學習資源所致。
此外,針對人工飼養之野生動物均應受野生動物保育法與動物保護法之保護涵蓋。動保法中央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且依法已公告「實驗動物適用之安樂死方法及禁止使用之死亡方法」,說明各物種於不得已必須犧牲之狀況下,相對人道的處置方式。同隸屬農委會的林務局去年舉辦80小時「野生動物飼養繁殖買賣管理訓練班」讓業者瞭解相關法規與必須提供動物最基本的人道對待標準。課堂上,講師提到考量蛇類營養均衡,須定時投予大小鼠,並建議大小鼠以重擊方式宰殺。然「打爛頭部」正是因殘忍而公告禁止使用之方法。
我們鄭重要求將動物倫理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在校園裡討論相關社會議題;以及結合環境教育法,規定動物保護須納入環境教育計畫,要求政府機關等所有員工及師生瞭解相關法規與倫理,真正落實生命關懷與人道教育,從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到建構友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