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會於2012年初成立「動保行政監督委員會」,經過半年多分析研究,發現動保問題只要能夠結合中央與地方民代落實行政監督,透過有計劃的倡議與行動,要達到目標絕對沒有不能。在議題分析研究過程,我們發現功力收容所因為有「安樂死條款」,從1999年到2015年9月所內死亡與安樂死已經高達122萬隻以上(1,226,046),而這個安樂死的政策已經在台灣各處引發強烈不滿與民怨。
因此,協會於年底提出「讓牠活下去—收容所零安死」政策願景,並積極倡議遊說。透過資訊揭露、地方動保座談舉辦、地方動保政策監督評鑑等,經過兩年多努力,在立法委員王育敏支持下,2015年1月23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動物保護法」部分修正條文,「刪除十二夜條款」終止安樂死,並於2017年起實施。這條愛媽愛爸眼中的「惡法」,經過漫長十五年,終於被終止了。
圖克威爾在《美國的民主》一書中提到,凡是即將發生革命,都有一個正字標記,那就是一個關鍵性的鼓動期。這個鼓動期之內,主要個革命者彼此之間有了充分的交流,「一些新的見解突然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刪除十二夜條款」一過,雖然法令還要兩年後才正式實施,新北與臺南市政府就率先響應「收容所零安樂死」政策。到了2015年第三季(7-9月),雙北、高雄、台南、連江與嘉義縣市都已經提前落實零安樂死。政策迴響與成效超過預期,尤其2014九合一選舉與2016總統立委大選,諸多候選人以「零安樂死—給毛小孩一個幸福的家」為訴求打動選民,這都是台灣整個社會善念的表現。
寶瓶同謀一書中也提到:科學革命開始時,很多人幾乎都斥之為瘋狂或不可能。等到後來的進展非常清楚以後,又叫人疑懼不安。可是大勢已去,回想起來這一切又像是早就註定。
隨著修法成功,4月12日這一天,總統總算回應本會2013年的呼籲,前往「公立動物收容所」了解動物處境,當天總統馬英九也呼籲:促多方合作實現動物“零安樂死”目標。而當天陪同總統本協會創辦人釋昭慧法師也領養一隻流浪犬拿鐵,給牠取了新的名字:「善方」!
緊接,本協會也積極針對「零安死」配套展開一系列行動計劃,6月23日本會發佈了《為牠找個家—臺灣各縣市動物收容業務網站分析報告》。從資訊公開、方便認養、教育學習和公民等四大原則,並訂出:流浪動物業務資訊、寵物業務資訊、資訊公開和教育學習四大類別46個具體項目。網站報告結果顯示,總排名由資訊最齊全、內容最豐富的台中市奪冠、嘉義縣墊後。
而協會也認為第一線「公立動物收容所」環境照顧非常重要,特別設計一般公民可以自己簡單觀察「公立收容所公民觀察報告」,在學生、動保人士協助下,目前已經完成新北八間、新竹市、新竹縣、桃園、基隆與嘉義市等收容所觀察。
在擴大領養部分,本會提出校犬、社區犬、海巡犬與公共服務犬等呼籲,並花了近半年時間調查全國學校校犬情況。調查結果指出,全台含離島的22縣市高中、國中、國小共3,885所校園中,有234所飼養犬貓、佔全台比例為6%,31所學校有動保社團、比例為0.38%。調查結果雖然發現校犬貓的飼養現況比率偏低,但全國仍有234所學校飼養犬貓,打破過去校園不能養流浪動物的迷思。
2015年10月本人與環保團體代表一同拜會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與朱立倫,他們對落實「零安樂死」配套也給予正面回應。
隨著時間逼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如何加強行政監督力道,落實2017開始的零安樂死政策與動物福利,將是當務之急。但從我這幾年推動「零安樂政策」,發現台灣社會對生命的尊重與念善,也相信達成「零安樂死」絕對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