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懷生命協會自1992年成立迄今已逾20載,「以關懷動物為關懷生命的起點」,致力於動物保護立法推動、行政監督、議題倡議及教育宣導。藉由校園深耕,種下保護動物、關懷生命的種子。
其中「大學動保社團連線」為協會所建立的動保青年平台,經過長久的經營,目前全台已有53個大學動保社團加入。由於大學動物保護的發展已漸趨成熟,本會為推動生命教育理念持續向下紮根,故針對全台高國中小之動保社團、校犬貓進行調查,以全盤呈現當前校園飼養、管理校犬貓之情形。并於9月18日公布各縣市高中(含)以下校園犬貓友善指數。
校犬貓飼養 生命教育的典範
協會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目前發現即使國中小學有「綜合課」、高中有「輔導課」的安排,但是學生是否真的能從課程中學到多元省思和尊重的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價值卻令我們憂心。
生命教育以及公民教育不應僅侷限於課堂上,而應當融入於校園氛圍,讓學生能在學校環境得到親身體驗,再由師長引導學生去思考背後的價值意義,這樣才能真正刻劃於學生腦海中。
由於這樣的理由,協會主張「校犬貓飼養」是重要的生命教育典範,在師生互動、公民教育、環境教育及學生人格養成方面,皆有十分良好的助益。雖然傳統觀念對於學校養動物多有刻板與負面看法,認為牠們會製造髒亂、影響安全、增加負擔,然而本會經過全台校犬貓調查過後,發現各地皆有非常優良的校犬貓學校值得學習與推廣。
基隆友善第一 台北六都墊底
9月18日,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與國民黨立委王育敏、丁守中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公布各縣市高中(含)以下校園犬貓友善指數。結果顯示,2015年全台含離島的22縣市高中、國中、國小共3,885所校園中,有234所飼養犬貓、全台比例為6%,31所學校有動保社團、比例為0.38%。
基隆市66間校園中12間有校犬、貓,比例位居全台第一,而六都中最多犬貓友善校園為新北市,337所校園內有42所飼養犬貓。關懷執行長何宗勳表示,資源最豐富、錢最多的台北市反而在六都墊底,283間校園僅10間飼養犬貓。
何宗勳執行長更痛心地指出,「城市越都市化,犬貓越被汙名化」。六都共有137所校園飼養校犬貓,比例約為7%,略高於全台平均6%,可能與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曾推行校犬計劃有關,而花東地區動保社團社團比例特別高,可能與人們在大自然中,對其他生物接受性更高有關。
校園飼養毛小孩,與老師、家長與學生有關,基隆多丘陵地,基隆人也純樸,愛心、善心濃烈,都是基隆在調查報告中居首的原因。政府零安樂死的政策,2年後即將上路,學校養犬貓有助於提升認養率,基隆則是全台的模範城市。
立委協力 校犬貓飼養完善
記者會上,立法委員丁守中,以個人經驗為例,說他家裡飼養的狗很有靈性,並認為如果學生可以跟學校裡的寵物互動,也是一種生命教育。丁委員同時表示,立法院通過動物保護法修法,希望兩年內邁向零安樂死,政策貫徹要靠各方面配合,他鼓勵大家多認養動物。
立法委員王育敏說,希望校園願意動起來,幫助更多流浪動物,不只是幫動物找到家,重要的是孩子需要體驗式教育,學習怎麼照顧動物、重視動物生命,這是最棒的體驗課程。教育越小做起越好,希望教育部鼓勵國小校長、教師共同出力。
「一校一犬貓」 本會力推 雙北響應
記者會後沒多久,立即獲得了新北市動保處的支持。在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新北市政府假中和區823紀念碑廣場舉行了「2015世界動物日 全民支持零棄養」活動。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中和區長諶錫輝、動保天使王思佳、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及本會執行長何宗勳均到場共同簽署支持零棄養。
新北市動保處長陳淵泉承諾,將大力支持校園飼養犬貓,明年會與教育局合作編撰動保教育教材,舉辦研習,訓練300名種子老師,讓校園貓犬成為公民教育與生命教育的一環;若有需要,也協助學校成立動保社團,讓零棄養、零安樂的觀念往下扎根,透過孩子回頭影響更多家庭。本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學校飼養犬貓」不只提升流浪動物認養率,討論過程也是是很棒的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
11月12日,臺北市政府邀請動保團體與教育局相關人員召開「校園犬推動研商會議」。會中由本會動保行政監督委員王唯治委員簡報介紹了本會2015年校犬調查現況。在本會的推動下,該會議研商決定,未來台北市校犬推動採鼓勵方式進行,學校可依校園特色,在符合動物福祉的情況下設置,校犬推動計畫由動保處研擬執行。
教育部研商校犬認養 邀請本會建言
11月30日教育部召開「結合認養校犬推動生命教育第2次研商會議,會議由「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李蔡彥主持,出席有農委會動保科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教育部學生事務即特殊教育司和各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動保/防疫機關或教育主管機關代表,會議並邀請本會報告為何要推動校犬政策的理由,由執行長何宗勳與動保行政監督委員王唯治出席。
李司長介紹,本案系由立法委員王育敏等提案,希望以推動學校認領養動物、並將動物保護納入校務評鑑中等方式,從源頭解決棄養問題。教育部目前以尊重生命、推動生命教育為原則,鼓勵各級學校認領養流浪動物。
農委會就學校認領養動物提供了自我評估表,希望學校審慎評估自身狀況,決定是否認領養。
會中,協會何執行長報告今年八月該會調查之「2015全國各縣市高國中小之動保社團暨校犬貓調查結果」,並針對說明有校犬學校五大效益,分別是:一、生命教育的有效體驗。二、利用犬隻地域性,預防校外流浪犬進入校園。三、提供校園安全維護。四、為學校樹立愛護動物的正面形象。五、教育學生正確的人類和動物的相處關係。
而經過調查,全國目前234所學校有飼養校犬成功原因皆為:一、學校校長、老師、家長的支持。二、選擇適合的犬隻。三、協助訓練校犬的配套。四、經費來源多元化。五、成立動保社團,定期結合校犬的教育學習。
各縣市也就其各自推動認領養校犬計劃的經驗進行了介紹。高雄市推動校園友善犬「旺旺計劃」,通過編列《旺旺手冊》,推動學校認領養。透過高雄市的努力,包括大仁國中等都已成為國內校犬管理的成功案例。高雄市還別出心裁地為校犬設計T恤,充滿巧思與愛心。
台中市介紹了「愛笑犬計劃」,自96年至今的默默耕耘,也讓台中市在本會動物友善校園的評鑑中表現不俗。
彰化透過探索,摸索出了學生參與關懷流浪動物的良性循環。透過學生擔任志工,高年級同學負責照護動物,並帶領低年級同學認識、陪伴動物,使得學校收養犬隻真正落實了生命教育的意義。
協會執行長何宗勳也注意到,這次會議仍有不少縣市缺席,同時缺少學校機關的參與,很是可惜。他呼籲教育部應主動開展校園動物調查,對校犬精確統計、上網更新資料,並以中央的身份,開展生命教育活動並獎勵先進集體與個人。
動保行政監督委員會委員王唯治表示,鼓勵學校收養流浪動物,絕不是把問題從動保處轉嫁給學校,而是為了真正落實生命教育,形成社會上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良性循環。同時針對部份縣市反饋的疑慮與問題,王唯治提醒,公部門不應該因噎廢食,積極從正面案例探索分析,才能真正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
為牠,我們準備好了!
毛小孩幸福校園系列:彰化縣文德國小
2015年4月4日兒童節,文德國小全體師生都準備好迎接一位特別的新成員『豆豆』。原本待在彰化員林流浪動物之家的流浪犬豆豆,在校長、老師及獸醫師的專業評估之下,成為了文德的一份子,開始牠的新生活。
生命教育的實踐
校長表示,文德國小推廣生命及生態教育課程已有四、五年的時間,課程結合八卦山當地的生態環境,依照低、中、高年級分別會接觸蝶、鷹、犬三大主題,提升了學生對生態的瞭解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在『犬』的課程中,由老師帶領學生至鄰近的員林流浪動物之家參訪,學習如何相處及照顧狗狗,也會規劃至彰化師範大學參與相關活動,扎實的教育讓學生對『犬』有充分的瞭解,萬事已具備,因此在認養校犬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質疑及阻礙。當面對有所疑慮的家長或是鄰近社區時,例如學生的安全問題、是否會造成環境髒亂、吸引外來流浪犬進入校園等等,校長表示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
用心推廣,愛心滿點
點開文德國小的學校網站,就能看到「文德國小-流浪犬中途之家:機會之屋」的社群粉絲專頁連結,裡面除了與豆豆相關的趣聞外,也會利用網路幫忙流浪犬找新主人,這正符合『機會之屋』的意義。近日,學校更是在狗屋旁架設攝影機來觀察豆豆的生活,讓學生更能實際體會到狗狗的作息及日常習慣,也讓許多想念豆豆的人都能直接從網路看到豆豆的現況。
喵喵俱樂部 有限資源裡有無限的愛
毛小孩幸福校園系列:新北市明志國中
明志國中附近一帶餐飲林立,流浪覓食的貓口因此也多,校內時常有遊蕩的貓隻,也偶爾會發現幼貓,明志國中老師從校內TNR開始做起,因為有完善的照護環境,逐漸打開名氣,附近居民、消防隊、動物之家甚至遠至龍潭的民眾都會來明志國中托貓,因此逐漸開闢出貓貓俱樂部的小天地。
領養貓咪,打開學生封閉的心房
明志國中目前收留多達50至60隻貓,多數正等待善心人士認養,部分則為常駐校貓,分別是輔導室處貓Muji、特教班的小優及6隻殘缺的貓;Muji放置在輔導室外的貓籠,很快引起小朋友的關注,下課時候每每擠滿逗貓人潮,之後陸續加入小優與其他貓隻,形成長長的貓貓走廊。老師們很快發現,與貓咪相處對學生有非常良好的影響,曾經有遭受霸凌而患有失語症的同學,能娓娓道來貓咪的點滴;輟學不到的學生,為了見到貓咪而願意上學;患有重度憂鬱的孩子,願意為貓咪繪製告示牌。這些貓咪打開了學生的心房,做到師長所無法做到的事,可以說是明志國中的小小心靈導師。
花女愛狗社歷史
毛小孩幸福校園系列:花蓮市花蓮女中
據花蓮女中愛狗社指導老師張淑美老師所說,花女愛狗社最初是由學生們自主成立,後來才經由學校正式立案。社團成立至今,已經長達十年以上,學校養校狗的歷史,更可追朔至民國90年以前,是台灣少數歷史悠久的學校動保社團。
全盛時期社團成員數多達兩百人,目前也有近百人左右。每位社員都需要繳交社費,做為校犬狗食、看獸醫、打疫苗等等開銷的經費;此外學生們會輪班為校狗洗澡。社團不僅負責照顧學校的兩隻校犬小乖和小花,若校內發現其他流浪動物,也是請社團接手處理,將牠們暫時安置等待認養。
小乖小花落地生根
每年學校的新生訓練,老師會介紹學校的環境,此時也會讓學生認識這兩隻校犬─小乖和小花,有些對狗比較排斥的人,此時就是學習尊重的課題。張老師說學校雖然沒有特意結合校犬做生命教育的課程,但生命教育是無所不在的。夏天天氣炎熱,學生不捨看到校犬在外面不舒服,願意開門讓牠們進來一起吹冷氣。很多小事情都能顯現學生對動物的關懷,讓學生從小地方學習生命教育,也是非常棒的方式!
小花、小乖已經是花女的第三任校狗了,校狗第一任小黃和第二任黃絲帶是母女檔,一樣也是米克斯流浪犬。張老師認為養校狗很好,因為狗有地域性,所以校園有流浪狗進來,會被校狗驅趕,而且校狗也會認人,當有陌生人進入校園,校狗會吠叫提醒師生,維持學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