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保行政監督成效 數字顏色看得到

動物關懷
文/
陳立珊/專案助理

 過去十年來收容所問題非常嚴重,全台各縣市公立動物收容所的情況普遍為「一低二高」:低認領養率、高人道處理率、高所內死亡率,從1999-2014公立收容所就有121萬隻(1,210,585)動物於所內死亡或被安樂。因此,本會特別利用政府資訊公開,要求農委會將每年公佈一次「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收容處理情形統計表」改為每月定期公布。

 從2013年開始,我們將農委會公布之收容所數據,每三個月做成一季的圖表分析,並製作成臉書可以轉貼圖檔。透過這種定期公開數據的方式,除了讓公民了解政府作為,也促使地方政府重視收容所並積極改進。

 從圖表一可見台灣2012年到2014年的收容所死亡率變化,以死亡率由高到低設定6個顏色指標加以區分。在2012動督會成立那年,全台的公立收容所死亡率幾乎都在60%(紅色)以上,甚至新竹市、南投縣、彰化縣、屏東縣、花蓮縣、連江縣、金門縣的死亡率超過8成(黑色)!這一年全台共安樂死了超過5萬5千隻流浪動物,另外還有兩萬多隻死在收容所內。

 2012前後幾年動保團體已經高度關注此一現象,並走上街頭抗議。本會於2013年初喊出「讓牠活下去—收容所零安樂」,該年中九把刀的紀錄片「十二夜」,使此議題發酵引發國人普遍關切。2014年年初,總統接見動保團體承諾讓「收容所零安樂」成為國家願景。這一系列行動也讓各地方政府開始警醒,積極的縣市政府立即著手增編預算及人力,俾在來年有更多資源著手改善。因此圖表一上2013年對照上一年相比,已有許多縣市的死亡率顯著下降,例如新竹市(黑轉橘)、花蓮縣(黑轉紅)、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新竹縣、雲林縣、嘉義縣、臺東縣(紅轉橘)等。

 圖表一顯示2014年全台各縣市收容所死亡率開始高低分化,臺北市、臺南市、嘉義縣市已達到死亡率兩成以下(綠色),南投縣、屏東縣、金門縣死亡率仍處於80%以上。另拜2014年底九合一大選之賜,動保及安樂死議題也成為期間的關注焦點之一,各縣市地方首長候選人相繼提出動保政見,並積極減少安樂死數量、改善收容所環境。本會在這年也發起「為牠投一票」運動,支持優秀動保議員,希望藉由地方民代的力量,共同督促地方政府施行動保政策。

 今年可謂動保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月23日動保法修正通過,「十二夜」將走入歷史,兩年後正式實施零安樂。回顧本會長期推動收容所零安樂死,原估計在公民團體監督施壓,政府如果積極作為,有望於2018年以接近目標,然而在國會議員修法配合下,提前將於2017年達成。

 動保法修正後,馬總統在四月中至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參觀,對零安樂死表示支持,臺南市及新北市更陸續在今年宣布提早推動零安樂死。從圖表二可見,直轄市及多數縣市收容所死亡率已降到40%以下(土黃色),雲林縣、連江縣甚至低於一成。然而仍部份縣市死亡率依然偏高,如南投縣、屏東縣、澎湖縣(紅色)、彰化縣、金門縣(橘色),在這些地區要真正達到安樂死仍需更加努力。

 動督會成立四年來持續監督政府動保相關業務,看著收容所從煉獄逐漸變天堂,但追求理想永無止境,未來我們依然會持續公布收容所相關數據分析,督促動保行政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