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讓動保教育更普及:「2015動物福祉教育拓展計畫──動保教育環島教師研習暨學生社團動保教學培訓」活動報導

動物關懷
文/
湯宜之/關懷生命協會常務理事

【環島研習系列報導一】

不知道大家聽到「暑假環島一個月」的感覺是甚麼,不過,像這種要拋家棄犬當背包客辦一個月的活動,沒有夥伴及家人支援是不可能的任務。環島前晚忙前置作業,邀品旻一起吃飯,她說:「不了,將一個月不回家,不管多晚今天都要陪媽咪吃晚餐。」曾問最早跟我報名當環島志工的逸仙,如何招募到這些好夥伴?她說:「我在社團網站PO『誰要環島』?大家就出現了。」

這是一趟辛苦又收穫滿滿的行程。動物保護有五個探討議題:同伴動物、經濟動物、實驗動物、野生動物與展演動物,不僅邀集了各地各領域的專家為我們演講,安排各縣市合適的機構實地走訪,看著動物的眼睛,聽到牠們的故事,大家將更理解為什麼動保教育這麼重要。

許多動保夥伴都像我們一樣,從關心動保議題到後來推動教育工作,因為,不管動物保護法怎麼修、流浪動物政策怎麼改、生態保育如何呼籲,只要飼主責任、動物與環境倫理沒有機會充分討論,人與動物間既依附又衝突的關係便糾結難解。無法發聲的動物只能用悲苦的一生或是物種滅絕的代價,默默控訴著。我們帶老師們參訪流浪動物收容所,在那兒我們看到被主人遺棄的狗貓,還有不被期待的新生兒;在野生動物急救站可以發現因不當飼養或棲地消失而受傷的野生動物;還有帶給孩子歡樂的生態農場,那裏的動物有時連乾淨的飲水都沒有。希望透過研習活動,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動物的處境,進而改變消費行為,建構人、動物與環境的和諧社會。

協會於2015舉辦「動物福祉教育拓展計畫──動保教育環島教師研習暨學生社團動保教學培訓(以下簡稱環島研習)」,本次活動從6月29日在臺北市立大學開始北區動保社團交流,到7月27日在臺北市動物之家辦最後一場教師研習,橫跨10縣市──臺北、桃園、臺中、南投、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花蓮與宜蘭等地舉行(臺東場次因颱風取消)──舉辦15場教師研習及4場北中南東之學生動保社團交流,參加研習的學員475位及社團夥伴79位。

教師研習設計有四個部分:專業闡述──邀請相關專家學者說明同伴、經濟、野生、實驗或展演動物之現況與福利問題;議題討論──從校園或生活中常見之案例,帶領老師們討論、分享與反思;教學分享──邀請教案設計工作坊或教案競賽獲獎之教師分享教學經驗,並介紹教學資源;以及實地參訪──透過參觀流浪動物收容所、動物農場或實驗動物中心等,讓學員更能理解動物處境與相關問題。

而學生社團部分,我們和當地校園動保社團及大專動物保護服務隊聯繫,舉辦北中南三區域性之動保教學培訓與交流。至於東區部分,因應東區學生社團之分布與特質,宜蘭、花蓮及臺東則規劃以小型座談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與分享。惟因颱風影響,花蓮及臺東的座談活動將延後舉辦。

年度環島研習是推廣動物保護之重要活動,對於結合各地資源、聯繫當地專家學者、現場教師與動保社團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幫助組織工作者瞭解各地動保發展之異同。環島之後,夥伴們都覺得收穫很多,關係也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