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經濟動物議題:課程報導與農場參訪

動物關懷
文/
蕭業庭/台大關懷生命社社員

【環島研習系列報導四】

協會在宜蘭、屏東與南投共舉辦了三場經濟動物議題的研習,希望老師們共同關心我們的食物,因為,我們的選擇將決定牠們承受的痛苦,以及環境利用的方式,最終影響的,還是我們的健康與生存空間。

由於經濟動物集約飼養的悲慘處境,所以率先提出動物福利者,便是從經濟動物著手,確立了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

  1. 免受飢餓及營養不良的自由
  2. 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痛苦的自由
  3. 免受痛苦及傷病的自由
  4. 表達天性的自由
  5. 免受恐懼和壓力的自由

這五大自由,在研習中不斷被提及,看似簡單,但要確立一套完整的執行稽查制度,卻要經過漫長的溝通與修正,既要兼顧飼養者的經濟利益,也要保護動物的生命權益,這條漫漫長路,還在持續推進中。

首先要捫心自問的是,你了解你的食物嗎?我們現在與動物的關係越來越遠,或許在很多小朋友的想像中,動物只是生產肉的工具,而不是活生生有意識的生命。講師以日本動畫『銀之匙』以農業學校為主要場景,描繪原本對農場動物完全沒有了解與接觸的主角,經過親自照料學習後,進而有了對生命的體悟。這部動畫探討人與食用動物的關係,以及面對人生課題的選擇,是一部適合融入教材的作品,我們可以重新反省對於動物的利用是否太過理所當然?並培養對動物的尊敬與感謝。

雖然目前世界並無統一的動物福利標準,我們也不應一味模仿先進國家法規,反而應該因地制宜,配合台灣的氣候環境條件,讓畜牧產業的養殖專業與動保團體的要求標準相溝通,折衷最適方案。但動物福利的實現,需要付出的成本較高,倘若消費者不願負擔動物福利的成本,等於扼殺了重視動物福利農民的生存空間,因為消費者需要什麼,市場便會供給什麼,所以消費者對動物福利的影響是很直接的。但不管是生產方或是消費方,都有能力為經濟動物福利盡一份心力。

在農業轉型之下,越來越多農場開放觀光休閒化,其標榜可以進行「教育學習」,也成為校外教學的熱門地點。但能教給大家的是什麼呢?有些農場的設施不佳,遊客隨意餵食玩弄,動物生活在不舒服與壓力之中,為了滿足遊客的刺激感與新鮮感,還要被迫做出表演等違背本性的行為,這樣是不是等於變相傳遞了輕浮對待動物的態度?農場究竟是娛樂場所或是教育場所?從他們對待動物的方式上可窺知一二,而同理上段所述消費者的力量,我們應該拒絕進入此類不合適的農場,以消費者的力量來抵制這種行為,甚至肩負起監督的責任,逐漸導正此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