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學生社團動保教學培訓與交流活動

動物關懷
文/
蕭業庭/台大關懷生命社社員

【環島研習系列報導七】

這次環島除了教師研習外,也有學生社團的參與:北中南區交流活動共三場,加上東區──宜蘭一場座談會(花蓮及臺東場次因颱風取消)。除了學生社團間經驗交流外,邀請專家學者前來,帶給同學平時較少討論的動保議題;也邀請許多動保社團幹部為我們分享帶領社團的經驗及建議。藉由社團間的分享,我們期待能激盪出不一樣的動保教育火花。

曾聽人感慨,動保圈子太小,經過幾年,看見的還是同樣的熟面孔,但在這四次交流中,我彷彿看見希望的種子正在萌芽中:政治大學尊重生命社已經有完備的國小教育課程計畫,課程設計以年齡不同而有所區別;台灣大學關懷生命社也有入班教學經驗;南華大學狗狗GoGo志工隊不僅帶領小學營隊,也走入社區關心老人與動物;在南區,許多學校也表示有興趣試試看。可見,推廣動保教育的精神,已經發散至各個年齡層,年輕的一輩也開始躍躍欲試了!

社團創立初期,因為沒有經驗、資源,自己摸索,難免走的跌跌撞撞,不如尋求管道支援,結合社會的力量吧!大學動保社團連線(簡稱大動連)及大專動物保護服務隊(簡稱大動服,暱稱大豆腐)便應運而生!

此次參與分享的楊英伶老師與余珮芳老師,兩人都是大動服的講師,從她們分享的案例中,可以發現大動服實在是學生動保社團的一大福音,不但專為學生動保社團成立,輔導社團運作,有系統地為社團上課,並可自由的選擇社課課程,讓社團進步的過程少走了很多冤枉路。

每個社團的成立宗旨不盡相同,欲推行的活動也不同,不管是送養、TNR或生命教育,出發點都是一顆守護動物的心。「為甚麼我們要愛動物?」南區場的王毓正老師問大家。答案其實不言自明:對於同伴動物的福祉的重視,已成為一種普世的價值,每個先進國家都有動物保護法,動保觀念的入法,更能使人們的價值、立場與行動都能達到一致。老師鼓勵我們:教育是最快能影響普羅大眾想法的途徑,若能藉由教育宣導提升動物福祉意識,更能加速修法的推行,進而成為深根蒂固的想法。

而動保教育其實是可從多方面著手的,北區場的陳建維導演就分享了拍攝紀錄片的經驗。看著台下專心聽講的同學,同樣都在推廣動保觀念的我們,其實都是說故事的人,只是方法不一樣罷了,這場難得的交流活動,讓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一路上,或許會遇到挫折或阻礙,但也是故事的累積,持續下去,我們的故事一定會更精彩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