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亞洲動物國際會議報導

動物關懷
文/
林欽傑 / 關懷生命協會顧問

亞洲動物國際會議(Asia for Animals (Af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動物福利會議,每一到二年在亞洲境內擇地舉辦。2015年10月6日至10日,於馬來西亞婆羅洲古晉會議中心(BCCK)舉行。今年會議的主題要旨為「夥伴關乎成敗(Partnerships Breed Success)」。受邀講者來自於全世界致力動物福利與野生動物管理的動保團體、專家、研究者、學生、動保運動人士等。關懷生命協會指派常務理事湯宜之出席,以瞭解各地發展與交流學習。

本次會議因婆羅洲的在地特色,野生動物是主要發表議題。其活動規劃六大主題:野生動物保育(水生與陸生動物);流浪動物、寵物與農場動物管理;野生動物的救援與飼養;動物醫療照護;動物貿易問題;動物救援與復育。以及兩大專題:婆羅洲動物的未來與NGO管理。

會議中,我們對於印尼及韓國動保團體報導的議題至感興趣,並與其代表溝通,她們也都樂於分享相關經驗。我們之後整理成兩篇專題報導,刊於本會官網:

一、印尼的懶猴生於野外,因為形象可愛而遭捕捉飼養,見售於寵物市場;又因為網路傳播促使市場需求激增,進而招致更多懶猴蒙受無良業者的捕捉、剪齒、囚禁與搔癢酷刑。然而,懶猴的救援與復育,需要耗費懶猴市場賣價千倍以上的人力與物力。印尼活生生的案例,很值得我們警惕,我們對野生動物的認識有限,實在不應該妄自引進人類社會,引發無窮的磨難與惡果。詳情請參閱協會野生動物議題之專題報導:「從懶猴生存危機看拒吃、拒買、拒養野生動物」https://www.lca.org.tw/column/node/5881。

二、韓國至今未有法律規範公私立動物園管理事宜,名為「動物行動」的民間社團,以苦行僧的方式走訪18家公民營動物園,並發表報告針貶其弊。目前韓國官方已著手立法,「動物行動」亦深切介入動物園改善動物福利的相關活動。台灣目前正研擬展演動物相關法案與施行細則,韓國的經驗說明這是人類社會普遍性的議題,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詳情請參閱協會展演動物議題之專題報導:「從韓國動物園調查反省臺灣展演動物福祉」https://www.lca.org.tw/column/node/5884。

會場上,巧遇臺灣去的獸醫師郭璇,她分享兩篇國內TNR經驗:「臺灣TNR之捕犬技術分享」及「精準捕捉問題犬隻的概念與實踐:超越TNR,調解人狗衝突的臺灣經驗」。郭璇提到國內已經有很好的動保實踐案例,應多多與亞洲各國交流,甚至幫助他人。

我們在聽了印度動物保護大聯盟(Federation of Indian Animal Protection Organisations, FIAPO)分享「通力合作,共抗囚禁:禁絕印度馬戲團之動物利用」,這是一項國家級的活動計畫,期望能終結馬戲團的動物受難。於短短的8個月內,聯盟透過總計43個組織的110位行動成員或義工,主動且持續的投注於相關活動,業已成功拯救8個馬戲團的86之個別動物。期間,郭璇進一步請教FIAPO成員一個關鍵問題:「印度的動保團體如何形成聯盟?」他提到,花了四年時間奔走溝通,才讓所有組織能在一個會議桌上,而且,選擇大家都沒做過且易形成共識的議題──終結馬戲團的苦難。很有意思的整合經驗,可供臺灣的動保團體參考。

會議最後一天,大會規劃了Study Tours,我們參訪拾夢谷野生動物中心(Semenggoh Wildlife Centre)。該中心建於1975年,成立的目的:照顧與復育野外受傷、失怙的動物,或人類違法飼養、長時間囚禁、有生理缺陷的野生動物,其後執行計劃性的野放研究;另外,飼養瀕危物種,進行野生動物研究;教育訪客與社會大眾,瞭解保育行動的重要。

在拾夢谷的研究計劃中,觀察野放紅毛猩猩的適應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提供食物,研究員會透過減少餵食量,讓猩猩學習覓食;但是,如果因年老或育幼等因素而挨餓,牠們仍會回來尋找食物的。拾夢谷規劃這些半野生的紅毛猩猩做為生態旅遊的一部分,讓遊客能瞭解紅毛猩猩的生存危機。參訪過程中,我們被要求不能飲食、不能靠近動物。只能安靜地、遠遠地用相機或望遠鏡觀察前來取食的紅毛猩猩。

看到四肢並用的猩猩掛在幾公尺高的樹上;猩猩還會拿椰子敲樹幹,喝椰汁;猩娃兒還會拍拍媽媽,要媽咪再拿水果給牠吃,最後,看到牠們自在的消失在叢林,覺得好感動……

AfA會議落幕了,在交流與分享之間,我們發現臺灣動保運動確有先進之處,也慶幸國際間點名指責的事件,都和我國無關……

馬來西亞NGO呼籲:抵制泰國從婆羅洲走私紅毛猩猩,從事不當展演活動;來自澳洲的夥伴控訴不人道的中國熊場;中國、越南、印尼、泰國、韓國等國,尚有豢養與屠宰狗貓等殘忍行為。雖然臺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像尼泊爾Gadhimai Festival大規模殘酷的動物獻祭是不會發生的。

這段期間,我們住在「我家客棧」─—19世紀漢語族風的古建築,一個地處熱帶,卻沒有空調的背包客棧。踩在客棧木質的老舊地板與陰暗狹長樓梯,穿越獨特的長廊與露台,就好像參與國際會議,交流、理解、感受各國動物保護的理念、實踐與心得點滴,帶給我們特別深刻的領悟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