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建構動保社會的基石
教育所體現的成效,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遠。今年,是台灣的「大象年」,本會發起連署,向蔡英文總統請願「終止營利性象牙買賣」,希望關閉國內象牙買賣市場:大象面臨嚴重的盜獵及非法象牙買賣危機,每年有三萬頭以上的非洲象因為象牙被屠殺,但台灣國內仍有象牙、象牙加工製品流通,對台灣的國際保育形象有所損害,若要徹底關閉象牙市場,單靠立法推動是不夠的,尚需從教育方面著手,讓社會建立「不隨意消費野生動物製品」的觀念,才能讓象牙買賣徹底消失,讓台灣成為更友善動物的社會。
對許多人來說,2016年並不平靜:國軍虐殺小白、店貓斑斑繼大橘子慘案後再遭毒手,已逝的生命成為人們心中的遺憾;又或者,因為無端小事將寵物摔死,還在臉書上高調張揚……網路上議論紛紛,高喊著揪出兇手、處以刑責,為這些受虐的動物討回公道。
隨著民眾動保意識的進步,政府開始重視動物相關的議題,也讓動物虐待的案件開始浮上檯面,然而,這些案件都只是冰山的一角,大多數動物受虐案隱藏在看不見的角落,無聲的吶喊著。往往動物受虐之後,人們才會發現事態的嚴重性,而刑罰只是事後懲罰,或許能平息眾怒,但對阻止動物虐待行為的發生真有效果嗎?與其僅對結果作事後彌補,事前預防是否也需要重視?
2015年,「動保扎根教育平台」開張,匯集整理本會過去20多年累積的動保教育資源與經驗,就是希望能成為一個承載與共享的平台,讓愛的種籽更易於分享。截至目前為止,已經上傳146個教案、39篇教學包,內容涵蓋五大動物議題(同伴、野生、實驗、經濟、展演動物),今後亦將持續擴展與推廣。
而動保教育要能推廣,首要之務為提升教師動物福祉之觀念。本會於去年總共舉辦10場教師研習,配合各縣市的資源與需求,有不同的研習主題:除了邀請相關專家學者說明同伴、經濟、野生、實驗或展演動物之現況與福利問題,也從校園或生活中常見之案例,帶領老師討論議題,並邀請協會教案設計工作坊或教案競賽獲獎之教師分享教學經驗,而實地參訪更能理解動物處境與相關問題。超過百位老師參與這些研習,我們得以搭起一座橋樑,讓動保教育的概念傳遞到老師們的心中。
此外,棲地破壞、不當利用野生動物問題仍舊存在於台灣,不僅影響動物生存,也讓我們遺忘了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因此,本會舉辦「【同理心與責任感】保護野生動物教案競賽」,希望鼓勵更多老師投入動保教育,並培養孩子們的同理心與對大自然的責任感。在9月21日的頒獎典禮,立法委員王育敏、陳曼麗、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亦到場致詞、授獎。
透過教育,最能改變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其所造成的影響是全面而撼動的。我們期待能在既有的基石上,將動保資源再做發揚與延伸,今年(2017)將在展演動物和實驗動物的議題上,持續推動動保教育,將動保教育的種子散播到孩子們的心田,並期盼台灣能有徹底落實動保精神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