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記得大學的某次課程,系上教授與鄰近的醫院附設實驗動物中心洽談了一次參訪的機會,雖然忘記參訪的確切原因是否為實驗動物中心的分析器材與所學有關,只記得當時對動物實驗毫無概念,能說出的實驗動物大概也只有老鼠與兔子,但是,相較於出發前滿懷著好奇與興奮的心情,參訪過程中看到令人不忍、震撼的畫面至今仍烙印在腦海中,但也讓我省思人們對動物的利用有多廣泛,因為人類,動物要承受多大的苦與犧牲?直到今年因為舉辦實驗動物議題之教師研習,有了與老師共同認識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的機會,讓我對動物實驗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今年分別在臺南、高雄、臺北舉辦三場實驗動物議題教師研習,臺北場於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舉辦,臺南場則有相當難得的機會可以參訪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南部設施的實驗動物房,動物房嚴密控管飼養環境的溫度、濕度、氣壓及無菌,並達到讓動物有「充足的食物和水」、「安穩的棲息空間」、「即時的醫療照顧」、「自由的表現本能」、「放鬆的無憂生活」等「5F」原則,透過日常的記錄影片分享,看得出來飼養員與動物們的互動良好,天災發生時,為了確保動物們無恙,飼養員也不顧安危,第一時間抵達動物房,可以感受到他們以關愛、尊重與感恩的態度對待這些為了人類探討生命科學及醫學研究而犧牲的動物們。
了解動物福利,認識相關規定,透過友善動物的過程觀察與認識動物,培養尊重生命的態度是研習的重點,由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的秦咸靜博士、黃思偉博士介紹生活中的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替代教學倫理,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王建霖則分享自身求學的經驗,與大家省思動物實驗對於中醫醫學教育是否有其必要性,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賴亦德博士則與老師們分享自己在擔任助教時,透過改變實驗的步驟減少了動物的犧牲,以及各式各樣取代的方法。每一位講師帶到的重點,都是強調做動物實驗之前必須審慎思考實驗的目的與必要性,並建立尊重生命的觀念與態度,若評估仍需以動物進行實驗,則落實遵守「3R」原則:減量(reduce)、精緻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
三場研習下來,可以看到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以及教學者不斷的努力之下,已有越來越多的動物實驗有替代的方式,除了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最終期盼藉由教師正向的態度引導下,對生命關懷、尊重的種子也隨之在學生的心中埋下,在校園中萌芽。
相關連結:
ü 《活動報導》【動保扎根教育】教師研習系列 實驗與展演動物議題(臺南場次)
ü 《活動報導》【動保扎根教育】教師研習系列 實驗與野生動物議題(高雄場次)
ü 《活動報導》【動保扎根教育】教師研習系列 實驗動物議題(台北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