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同關注動保焦點事件
回顧2018 年的動保重要事件,首先最值得注意的,是農委會於2018 年7 月13 日正式公告〈野生動物保育法施行細則〉第33 條之3,公告自2020 年1 月1 日起,正式終結現行國內「庫存象牙或象牙加工品」買賣許可,關閉國內營利性象牙市場,響應第17 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會議決議,加入國際保育象群的行列,這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上的一大進展,關懷生命協會在終止台灣營利性象牙買賣上的努力,起始於2015 年12 月,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EIA)環境調查機構主席Allan Thornton 來台推動全球全面禁賣象牙活動時,發現台灣庫存營利性象牙登記、買賣與管制存在一些問題。此後本會持續地與WildAid野生救援在國內倡議禁賣象牙,而決定性的突破在2017 年蔡英文總統接見全國NGOs 環境會議代表時,正面回應團體代表的建言,而啟動了相關修法。
另一正面消息是設立「動物保護司」之提案,已於2018 年10 月進入立法院審查,可望改善動物保護行政組織位階過低的問題。動物保護工作需要專業知識,內容也非常龐雜,目前農委會僅在畜牧處下設動物保護科,其編制員額、經費預算等等,不易進行地方相關業務的監督,也難以跨部會協調。但此提案進入立法院後,卻又面臨內閣改組,是否順利通過尚有待觀察。
而2018 年也有幾個令動保界不安的問題,首先是台灣獼猴於2019 年1 月9 日起由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令人憂心可能發生濫捕野生獼猴的狀況,這對於野生獼猴族群勢將產生迫害,呼籲林務局應該提出有關的配套措施來因應降級帶給獼猴生態的衝擊。
公立收容所「零撲殺」上路之後,許多人反映了收容環境方面的問題。「零撲殺」不等於「零安樂」,主管機關除了應強化長照安養的收容模式,也應該依照動保法規定,本於職權和專業判斷,針對傷病犬經過專業評估後認為需要安樂死的,那麼便可依法執行。讓傷病犬活活病死非大家所樂見,在落實動物福祉的前提之下,依《動物保護法》第十二條規定,經獸醫師檢查患有法定傳染病、重病無法治癒等動物執行安樂死,切莫讓動物在缺乏醫療照護的狀況下,持續痛苦。這個時候傷病犬安樂死的施行是不可逃避的一環。
針對賽馬議題,高雄市長韓國瑜於2018 年12 月20 日出席「與韓國瑜準市長有約工商建研會政策建言」座談,拋出在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興建賽馬場之構想。我國的《動保法》領先國際上其他國家,第十條第二款明文規定禁止「以直接、間接賭博為目的,利用動物進行競技行為」,「賽馬」若要具備規模,勢必牽涉賭金,換句話說,「賽馬」若要邁向產業化,會涉及利用動物競技行為來進行間接賭博,這便違反《動保法》。既然這是一種違反《動保法》的構想,地方或中央政府就不該漠視法規之存在。
雖然有這些不利動保的問題存在,但是也有越來越多人關心動物議題,甚至投入動保的行列。「2018 年第二屆台灣動物權遊行」於2018 年10 月6 日於台北市西門町盛大舉辦,吸引眾多關注動保議題的民眾前來響應,參與人數更比第一屆大幅增加。而本會與美國WildAid 野生救援長期合作,推動「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理念,在拒絕魚翅行動方面,於2018 年6 月1 日建立「世界無翅宣言」線上連署平台,號召了許多全球性企業及民眾加入連署。期待有更多人響應動物保護的行列,讓我們一齊為改善動物處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