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山夢嫻談動保法要落實12年國教,那動保教育的精神是什麼?

動物關懷

                                              【12年國教與動物議題】

山夢嫻談動保教育的精神是什麼?

訪談執行 蔡育琳、龔玉玲、陳珊珊
訪談整理 蔡育琳

  2018年12月,一則新聞引發動保界的關注與討論,原來是立法院三讀通過《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明文規定各級政府應普及動物倫理與動物保護法規相關教育,並落實於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為此,專題小組採訪了山夢嫻老師(關懷生命協會動保課程研發小組召集人)。山老師的說明是,12年國教的新課綱已於2014年公告,即將對2019年9月入學的新生實施(108學年度),因此又稱為108課綱或新課綱,有鑑於時間急迫、修改不易,因此動保法修正後,亟需的是思考如何落實在課綱這件事?

  目前12年國教課綱定有19項社會議題,包括: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並沒有動物保護這個議題。針對新課綱的議題教育,山老師認為可參考白亦方教授等人的研究(註1.),裡面指出:現今教師對於新興議題教學的優先順序排列中,「動物倫理與福利」敬陪末座,分析其原因為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多數屬於個人品德缺失或因缺乏生命教育的學習與認知,而「動物倫理與福利」與社會事件的關聯較少,教師認知的比例均不到四成。在在凸顯出,若要落實動保教育,對在職教師的增能與未來師資的培育,是亟需被重視的一件事。

要求老師實行動保教育的困難:不是每個老師都有與動物連結的生命經驗

  因此,山夢嫻老師覺得不要再額外去創新,「當我們把動保教育獨立出來,越分越細,學生學習到的,只會更加的片面。」她深深地擔心,當議題越分越細,要學得越來越深,學生的基本學科都還沒學好,老師也沒時間教那麼多,反而會造成師生的壓力。「動保教育的立意良善,很希望能有教育學者的參加,相信能提供許多教學現場的實務經驗,幫助動保教育的推動。」山老師建議不如先從融入環境教育開始,因為沒有環境就沒有動物,再加上《環境教育法》第一條就提到尊重生命,動物保護也正是其中一環,舉凡環境倫理(各種動物)、海洋議題(海洋動物)、食農教育(經濟動物)都可進行,學生也較能有全面的觀念。

  「我是個生物老師,我愛動物,所以我願意做這些,可是不代表所有老師關注的社會議題都一樣。」山老師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跟動物有所連結,如果老師沒有這種生命經驗,又缺少教育資源、師資培訓,卻要求老師實行動保教育確實是有困難的。因此,山老師認為在進行動保教育之前,「必須要讓概念重建,先翻轉老師的思維」。不然當我們提出課程或教案的時候,可能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文本,其實更需要的是師生共同經驗的生命教育。山老師認為:「唯有師生共同互為主體,才是活生生的課程,才會更具有生命力,才能以生命影響生命。」

動保教育的核心精神是?

  如果要落實動保教育,山夢嫻老師反問:「那動保教育的核心精神是什麼?」為了動物,山老師在2012年至臺師大環教所學習,在取得碩士學位後,現今又為了動保教育,在2017年繼續在國北教大課程與教學所攻讀博士學位,為的就是找到如何有效落實動保教育的答案。因此,山老師近期訪談一些動保團體,請教大家什麼是動物保護教育?結果每個團體的看法都不一樣,甚至同團體的每個人也不一樣。據此,山老師認為動保教育,如果沒有核心精神,那教師是無法制定出教學策略,甚至有規準去省思自己的教學,究竟對學生產生什麼影響?

  為了找到台灣動保教育的精神,關懷生命協會與山夢嫻老師合作,成立「動保教育備課團」,盼能建構動保課程的核心價值。備課團將蒐集現場老師的意見與經驗,協助老師進行與發展動保教育課程,符合108新課綱的精神,並適切融入教科書內容,如此才能靈活運用。同時老師也可分享自己的專業,變成動物保護教育的教師智庫,這也是一種成人教育、社會教育,符合新課綱強調終身學習的精神。

  山老師期許自己能扮演一個串聯者,將全國喜歡動物的老師串聯起來,「我們去promote非常多老師,他們都是動保界的一顆星,我希望的是眾星閃爍,而不是獨尊一個英雄老師,只有一顆太陽。因此樂於當個支持者,把這些老師們推出去。」最後,山老師再次強調,教育是全球化的議題,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培養批判性思考,並且把知識吸收內化,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教育是一種becoming -形成的過程,幫助我們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成為一個人,成為你自己,然後就會有所行動,這正是12年國教強調的全人精神。」
 

註1. 白亦方、周水珍、杜美智、張惠雯(2012)。新興議題於國中小課程實施的可行性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19 期 p16。


關於「動保教育備課團」

山夢嫻老師是關懷生命協會動保課程研發小組召集人,在動物保護教育上已經有許多實踐經驗。幾年前她注意到喜愛動物的學校教師,常會面對到缺乏同儕可以討論動保課程,或是沒有心靈的支持團體。因此,在2018 年參與「當十二年國教遇見動保」計畫時,便開始籌劃一個專為教師打造的動保備課團,提供教師們一個討論交流與彼此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