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行銷與動保

動物關懷
文/
編輯部

  由關懷生命協會、弘誓文教基金會、臺大- 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以及動物當代思潮共同主辦,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承辦的「臺灣動保青年論壇- 2019 行銷營」於 2019 年年中舉行兩日課程,內容包含社群行銷、內容行銷及活動策畫,講者有圭話行銷創辦人何佳勳、社群行銷研究顧問梁廷榜、圭話行銷行銷部經理林冠妏、鴻星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媒體事業部網路社群行銷經理鄭伊純、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創辦人劉偉蘋,及服務於心智障礙者收容機構與弱勢兒少扶助兩間公益團體的企劃暨公關部主任陳意菱。各場皆有錄影,歡迎前往關懷生命協會的 Youtube 頻道搜尋關鍵字觀看。

  本文邀請了行銷營的講師劉偉蘋與學員沈怡帆進一步談談對「行銷動保」的想法!

劉偉蘋(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創辦人、2019 動保行銷營講師)

  什麼是行銷?其實我們每天都身處於大量的行銷中,例如追求男女朋友、或是找工作時,都是行銷。早在 1950 年時,AMA 美國行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就將行銷定義為「將生產者的物品與服務帶給消費者或使用者的商業活動」,而隨著時代演進,現今行銷的定義為「行銷是創造、溝通與傳送價值給客戶,及經營顧客關係以便讓組織與其利益關係人受益的一種組織功能與程序」。

  上面的定義聽來有點複雜,不如從最簡單的「供給」與「需求」這兩個關鍵字談起。行銷永遠都是必要的嗎?其實不一定。當需求已經存在,而且需求非常渴望被滿足時,其實是不需要行銷的。(作者於本刊編輯時的追加補充:例如近期因武漢肺炎而引發的口罩搶購潮,無論是口罩的製造商或通路商都不需要再花任何行銷費用去賣口罩,因為需求遠遠大於供給。)反之,當供給方迫切希望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時,行銷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大家要為了動保學習行銷,因為我們都好希望將動物保護與保育的觀念讓更多人了解與在乎!所以在我們進行動物保護推廣時,必須要時刻記得,希望動物好的需求其實是我們自己的需求,如果要將動保觀念行銷出去,那我們必須想辦法找出甚至是去創造出受眾者的需求,不然就會落入供給方的一廂情願了。

  說行銷就是惡行,但某種角度來說,行銷確實是惡的推手。就是因為透過行銷一直鼓勵與刺激消費,才造成了如此多的資源浪費。珍古德女士曾說,這個地球基本上絕對足以滿足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基本需求 need,但是無法無止盡的滿足人類 want 的慾望,而人們對於「想要」的追求,就是行銷一直在推波助瀾。這就是為何我會說行銷是惡的推手。也因此有段時間我非常討厭自己的行銷專業,當時我被一位同事直接打臉,他說你終於意識到你是資本主義的打手,這讓我徹底崩潰了一小段時間。直到後來我另外一位同事跟我說,你就用你會的事情投入到你關心的事上面,於是讓我開始思考,如何運用我的行銷專業去協助動保,也才有了現在的「挺挺網絡社會企業」。

  將動物保護觀念去推廣給更多人理解與重視,可以善用行銷;執行動物保護保育許多工作所需要的經費與資源,金錢與資源的取得也很需要行銷;這也正是今日我們齊聚一堂共同學習行銷的原因,很希望大家從這兩天的動保行銷營當中能夠有許多收穫。

(節錄自劉偉蘋於 2019 動保行銷營的講座「動保實戰案例-如何用最小資源創造最大效益」內容,並經過講者與本刊重新編輯。)

沈怡帆(攝影師「貓草天空」、動保組織工作者、「貓咪萬事屋」經營者、2019 動保行銷營學員)

  我參加了兩天的行銷營,第一天主題有行銷基礎概念、內容經營、素材設計。這三大主題許多沿用一般商業行銷的經驗,所以相關知識、訊息取得並不難,市面上有許多書籍或社群都有教學。而第一天提到了「自媒體內容倫理」, 如爭議圖文、資訊該不該用?分寸為何?這方面著墨不多感覺有點可惜。而第二天的三大主題,包括案例分享、活動策劃、資源募集,對我來說是最突出、收穫最大的題目,希望未來可以多多舉辦這方面的講座活動。早期我曾經參與一些動物救助相關資訊的網頁開發,當時較為需要技術層面的部分,現在已經能有方便的工具可用。因此新一代有心參與動物保護的人因為網際網路普及、影音媒體傳播製作越來越好上手、創意展現出來越來越容易,這是一件超棒的事!多樣化的內容才可以將訊息傳遞到不同的角落!

  但希望都可以往好的方向走,在 2019 動保行銷營有聽到講師以電影《十二夜》為例,從電影上映、民間討論、網路發酵、最後促成修法,作為動保行銷的正面參考案例。我認為影片內容太過著墨於表象、煽情,民間各個領域缺乏討論,修法太過躁進,結果演變成目前無解的收容所動物密度太高與街頭無主犬與人的衝突......最後造成更多動物痛苦。所以從行銷角度來說是成功的事情,對動保來說不一定相通。但不管如何,還是會期待接下來十年,新一代動保人的理念倡議與行銷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