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保入憲後,動物就有「權利」了?
動物保護入憲≠動物權入憲。動保入憲主張:憲法應保障動物被利用時考量其基本動物福利,「動物」應該和「環境」一樣納入基本國策,改善動物目前在法律中被視為「物品」的缺失。
「動物福利/動物保護」和「動物權」哪裡不一樣?
動物福利和動物權在概念與實務上有明顯差異。動物權反對一切動物利用,動物福利則主張「利用動物應考慮是否有替代方案、利用的數量應最少化、方式需讓動物痛苦最小」。
為什麼主張動物保護入憲,而不是動物福利入憲?
「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概念相通,皆是現行動物保護法用詞,實際入憲的文字可由修憲委員會充分討論。
動保入憲是要修哪些條文?保護動物的對象有多廣?
本屆立院共有8個有關動物保護的入憲案,四黨都有委員提案。每案條文不盡相同,涵蓋「動物保護、動物福利、動物非物、動物感知能力、動物生命尊嚴」及「生物多樣性、自然生態環境」等文字。
台灣現行與動物相關的法規包含《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畜牧法》。入憲後涵蓋物種範圍是否擴大或限縮,再依據社會現況修定法律來完成。
動物保護入憲案是否已通過?
本屆修憲委員會在立法院臨時會期間2022.1.7~1.22,召開2次公聽會、4次審查會,最後僅將18歲公民權修正案審查完竣,其餘提案(包括動保入憲八個提案),保留繼續審議。
動物保護入憲會造成社會動亂?
煽動說詞與惡意誤導。全世界目前已有八個國家、歐盟已將「動物保護/動物福利」原則納入憲法中,這些國家都不曾因動物保護入憲而造成社會動亂。
一個國家會「社會動亂」,經常源於不實謠言與惡意攻擊而造成不必要的對立。動保入憲是一重要公共議題,我們期待理性討論,但嚴正譴責造謠與曲解。
動物保護入憲很可怕,因為可以擴大解釋為「動物權」,未來都不能利用任何動物?
煽動說詞與惡意誤導。現行動物保護法就是以「動物保護」為名,在許多動物利用的場域,連動物福利都做不好,根本不可能被擴張解釋為「動物權」,禁止人民利用動物。
動物保護入憲是要禁止動物實驗?動物保護入憲會扼殺台灣生技產業?
煽動說詞與惡意誤導。已將動物保護入憲的國家,並沒有禁止動物實驗,生技產業也沒有被扼殺。反之,這些國家不斷研發替代方案,例如美國、英國、荷蘭,加拿大,都是生技產業很強的國家。
換句話說,研發可以替代活體動物實驗的方案,反而有利於生技產業的發展、提升。
動保入憲後,會讓本土肉品大漲、讓民眾買不到雞蛋?
煽動說詞與惡意誤導。食物生產系統影響人類健康和環境的永續甚鉅,友善畜牧早已是世界趨勢。包含台灣,全世界都正在積極推動,動保入憲後將有助於台灣在轉型友善畜牧的路上更穩健。
畜禽產品的價格漲幅大原因很多,但從現有動保入憲國家的例子來看,並沒有出現「動保入憲=肉品大漲=買不到蛋」,此一論點毫無邏輯且危言聳聽。
動保入憲後,會讓很多利用動物的產業,因為沒達動保團體認為的「友善畜牧、動物保護」而被告?
煽動說詞與惡意誤導。以環境及生態保護入憲為例,民國86年修憲至今,僅有極少數嚴重破壞環境的經濟開發案件進入訴訟。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涉及人民基本自由、財產權等限制,都要有法律授權且必須合憲。政府須依法行政,各種司法處分與判決也有救濟管道。
一定要入憲才能保護動物嗎?修改動保法不是更有力?
動保法有所不足時,當然需要修改,但動物保護入憲與動物保護法並不衝突。
動保法主要在管理人的行為,憲法則是國家的基本法,支配著國家機關之間的關係,以及人民的權利和義務,對於建構人民基本的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功能。
憲法的作用在於呈現國家社會應該尊重的價值,至於各種動物利用的規範,都必須透過法律界定。
推動保入憲是為了可以幫動物打官司?打憲法訴訟?
濫訟的確會浪費社會資源,但有憑有據的環境訴訟/動保訴訟(且司法機關也受理),則是整體社會對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更是台灣作為民主、法治社會的基底。訴訟是否受理,憲法法庭自有判斷。
動保入憲後,同樣是動物,遊蕩犬貓和野生動物的衝突如何解決?
不論遊蕩犬貓或是野生動物,都是動保入憲後保障的對象。發生衝突時,如現行法規處理有不足,則應新增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條文。
「動保入憲」能夠使不同動物間的衝突,獲得更充分且理性的討論,並促進立法者將不同動物的價值,衡平考量。解決實際衝突則必須回歸法律──就像環保與經濟開發有可能發生的衝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