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帶來的改變
關懷生命協會每年暑假都會舉辦「動保扎根教師研習營」活動,規劃不同的動保主題課程,主要包含動保專業演講、動保教學經驗分享以及實地參訪等。藉由一連串豐富的研習內容,提供老師們暑期輕鬆充電的機會,也期待老師們將研習所學的內容吸收轉化再帶回校園中。
協會規劃於2021年要舉辦三場教師研習,然因疫情影響,一度暫緩活動籌備,甚至考慮以防疫為重停辦。在上半年疫情肆虐、居家辦公期間,拜科技網路發展之賜,「線上研習」模式成為一種可能。到了七月,政府放寬室內場所聚會人數條件。協會原先規劃的研習活動包含參訪行程,但受限於參訪地點網路品質不佳,僅適合現場參訪,以及室內空間仍有人數上限,因此,最後我們首度嘗試採用線上和現場課程雙軌模式舉辦研習,現場課程包含室內演講以及參訪,線上課程為直播室內演講。協會也與「動物當代思潮」合作,將講師授權的課程錄影,公開於「動物當代思潮」網站,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動保課程。
2021年教師研習活動共有三場,第一場的議題是同伴動物,在8月5日於台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舉辦,線上上課人數62位、現場上課人數16位,合計78位;第二場為野生動物保育議題,8月18日於台東池上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醫院舉辦,線上上課人數71位、現場上課人數18位,合計89位;第三場經濟動物議題,8月23日於桃園中壢舉辦,線上上課人數101位、現場上課人數10位,合計111位。三場次研習活動總共培力278位教師及部分對動保議題有興趣的大眾,平均每場活動近百位參與。相較以往只有現場研習的模式,今(2021)年的教師研習,突破了地點的限制,因此吸引更多的教師踴躍參與。
第一場研習講師及課程介紹
協會邀請了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共同主辦同伴動物議題研習。上午分別請動物保護產業管理組組長林明瑜以及蔡溦芯技士,介紹「台中動物保護政策概述」和「台中動保教育推動與展望」。中午參訪2021年4月改建完成的后里動物之家,透過實際觀察翻轉以往對動物收容的印象,深化對同伴動物議題的認識。下午邀請臉書粉絲專頁「動物社會工作」經營者陳懷恩社工師專題演講「當孩童與同伴動物在一起」,談動物虐待與兒童虐待的連結、如何陪孩童走過動物過世的失落等研究與方法。最後邀請台中市西區中正國小黃玉翎老師,分享同伴動物議題的教學設計,與動保社團有趣的教學經驗。
第二場研習講師及課程介紹
野生動物保育議題研習,邀請社團法人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共同主辦。上午請野灣的保育員廖朝盛介紹野灣野生動物醫院及帶領參訪,讓大家先認識野灣的環境及故事;接著由環境教育專員詹欣穎分享野生動物救傷經驗,介紹野灣救援動物的點滴。下午邀請到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老師專題演講「與校園中的動物和平共處」,懿如老師從自身成長經驗出發,分享自己投入自然領域特別是兩棲類的研究過程,以及校園在不同時節常見的動物,並以研究專長「蛙類」為例提供教學分享。最後邀請到台北市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課程顧問山夢嫻老師,夢嫻老師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研究及實務教學經驗,分享動物議題課程的可能。
第三場研習講師及課程介紹
經濟動物議題研習以「雞」為主題。上午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怡君老師專題演講「畜牧新世代」,分享畜牧業的歷史演變、動物福祉的定義、畜牧生產流程,並以蛋雞產業為例,介紹符合動物福祉的飼養模式。第二堂課邀請「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介紹「友雞」生活,透過自產的台灣在地穀物友善飼料,讓輔導的社區、機構與校園來友善飼養母雞,期望不只要幫母雞謀福利,也幫人找幸福。下午邀請新北市江翠國中教師紀慧玲老師,分享動物保護教育實務教學經驗—自然課程融入動保教育,介紹過去曾經在校園經營的動物農場經驗、接觸動物的注意事項以及替代方式,並且分享如何在國中生物課程融入動保教育。最後安排前往「友善雞蛋聯盟」的成員「平林畜牧場」參訪,請鄧諺璟總經理介紹兩棟採用「平飼」的蛋雞舍,注重動物福利不籠養,並使用發酵床墊料,可以有效分解雞隻糞便,並可完全取代抗生素的使用。
參與教師心得分享
任教於新北市立桃子腳國民中小學的蔡永恬老師,身為童軍老師,她常帶童軍團到野外活動,看到很多學生喜歡親近大自然,卻在無意中做了破壞環境的事。近年來Discovery播放很多求生系列影片,有學生在第一堂課就問她,何時要教他們做陷阱狩獵,讓她驚訝於影片對學生造成的嚴重影響,也讓她逐年增加環境教育、LNT無痕山林、動保及野保的觀念。蔡永恬表示:「這次實地參訪野灣,聽到第一線工作及救傷經驗,還有楊懿如教授介紹的蛙類知識,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蛙類的種類與不同叫聲。山夢嫻老師的課也受用無窮,課程與活動講解非常仔細,剛好今年我們學校開設動保社團,也能把這次學習的資訊帶回去分享。」
桃園市快樂國小的黃馨漪老師表示,她最想和學生分享這次看到的兼顧動物福利的雞舍。很高興能看到雞隻們能自由走動、想生蛋的時候有隱密的空間、想展翅的時候展翅。雖然這些雞在產蛋率下降後,仍難逃一死,但在為人產蛋的這個階段,善待雞才是應該的。而雞的終老照顧,也是一個很棒的議題。「食二糧」的楊環靜老師也帶給我們飼養蛋雞的另一種可能。這也是在與學生探討沒有生產力的蛋雞時,可以加入討論的內容。林怡君老師在介紹畜牧產業時也討論了乳牛這一環,是能讓孩子再做延伸討論的主題。這次的研習內容很豐富,前半場是理論與經驗的分享,下半場是實地到雞舍參訪,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讓我學到了很多能在課堂與學生分享的故事。
儘管2021年壟罩在疫情的風險之下,協會依然努力透過網路科技轉變教師研習的模式,和全台各地的老師們分享各種動保議題,非常感謝參與活動的老師們給予的鼓勵和回饋。也許新的一年疫情仍難完全平息,但它是危機也是轉機,因為動物、人類與環境的健康息息相關,提升動物福祉也是對人類的福祉提升。未來協會也將再持續舉辦研習活動,期待與更多老師一起共學共好,推動動保教育遍地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