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4年AVOT】丫髻鮫禁捕與保護:落實海洋國家的承諾與責任!

動物關懷
文/
吳昱賢/關懷生命協會特約研究員

一張含有 服裝, 西裝, 男人, 人員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2024年9月,賴清德出席「國家海洋日」時,強調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應該增強海洋保育與防衛。圖片來源/總統府官網

不論是蔡英文前總統還是賴清德總統,在出席海洋保育相關活動時,都曾提及:「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賴總統更在今年的世界海洋日活動中提到:「海洋是我們通往世界的道路。」守護海洋,當然也需要守護海洋中的物種。然而,卻有些物種並未受到足夠的保護。

一張含有 鯊魚, 軟鰭魚, 魚, 鰭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丫髻鮫(Hammerhead sharks, Sphyrnidae)類的魚種在台灣未受到足夠保護。圖片來源/myfahlo

丫髻鮫(Hammerhead sharks, Sphyrnidae)類的魚種便是未受到足夠保護的動物,牠們作為海洋生態系中的重要物種,對維持海洋食物鏈的平衡具有關鍵作用。然而,因魚翅需求導致的過度捕撈,這些古老鯊魚的數量正在迅速減少。

台灣常見丫髻鮫類有三種,分別是丫髻鮫(Sphyrna zygaena,又稱雙髻鯊、雙過仔)、紅肉丫髻鮫與(Sphyrna lewini,又稱路氏雙髻鯊、紅肉雙過)和八鰭丫髻鮫(Sphyrna mokarran,又稱無溝雙髻鯊)。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顯示,丫髻鮫屬於易危(Vulnerable, VU)等級,而紅肉丫髻鮫及八鰭丫髻鮫更是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根據台灣漁業署資料,目前遠洋漁業已禁止捕撈丫髻鮫類魚種,但沿近海漁業尚未受到限制。研究顯示,未成年個體大量被捕獲,對物種繁衍造成嚴重影響。同時,缺乏明確的進出口管理規範,讓貿易成為動物數量快速流失的重要因素。

一張含有 魚, 鯊魚, 軟鰭魚, 鰭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台灣仍有部分漁業市場在貿易紅肉丫髻鮫、丫髻鮫。圖片來源/漁業署

關懷生命協會與野生救援(WildAid)在2024「2024全國NGO’s環境會議」中提出提案,呼籲政府針對丫髻鮫制定全面性的保護措施,包括禁捕與貿易管制。該提案獲得與會團體的一致支持,並被列為動保組建言的重點。關懷生命協會攜手學界與國際保育團體,提出以下提案:

1.增列禁捕魚種:將八鰭丫髻鮫、紅肉丫髻鮫與丫髻鮫列入禁捕魚種,或是增強管制措施。

2.無危害評估(NDF):協會支持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劉光明教授等學者的建議,暫停丫髻鮫相關NDF發放,直至建立完善的漁業管理機制。

3.建立貨品分類號:推動將三種丫髻鮫列入專屬貨品分類,強化國內外貿易監控。

本會吳宗憲理事長更在2024年4月「2024全國NGO’s環境會議」時會晤蔡英文總統,以及當時的「準總統」賴清德。吳理事長強調鯊魚保育的重要性,並指出丫髻鮫類魚種的瀕危現狀。

一張含有 人的臉孔, 服裝, 人員, 男人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本會吳宗憲理事長在2024全國NGO’s環境會議提出鯊魚保育的政策建議。圖片來源/本會資料照

最終,在經歷和漁業署的多次協調與會議後,在11月28日「沿近海軟骨魚類管理措施研商會議」中,漁業署與多個地方的漁會代表同意將八鰭丫髻鮫列入禁捕清單,而紅肉丫髻鮫及丫髻鮫的管理措施則預計在2025年1月進一步討論。

禁捕八鰭丫髻鮫後,協會建議政府針對「紅肉丫髻鮫及丫髻鮫」採取以下措施:

  1. 全面禁捕措施:逐步推行總量管制,最終達成禁捕丫髻鮫和紅肉丫髻鮫的目標,並設立刺網漁業休漁期以保護幼魚。
  2. 保育母體個體:針對延繩釣捕獲的大型個體,應捕獲後即時放生,懷孕母魚尤需特別保護。
  3. 加強教育與執法:針對漁民與進出口業者,進行鯊魚辨識與保育意識的提升,並加強相關法規的宣導與執法力度。

並不是發展海洋產業、喊喊「海洋保育」的口號,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海洋國家。台灣以海洋國家自居,更應該承擔海洋國家的承諾與責任,以生態保育的角度考量海洋中的物種,本會期盼台灣不落後於世界,跟上國際丫髻鮫保育的步伐,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海洋國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