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拒看動物表演,為保育盡一份心力

動物與展演
文/
小粒

拒看動物表演,為保育盡一份心力

最近高雄鳥會的演講好讓我迷戀,忍不住的熱血沸騰,上週講題是美國政府如何用狩獵休閒來保育雁鴨,剛剛林育如的演講讓我無地自容,因為我通通都看過。一定要找時間帶孩子去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好好給孩子正確的知識。

動物表演,這很常見的旅遊行程,究竟背後有什麼大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拒絕觀賞?拒絕消費??

大象,大象的表演有一些人性化的肢體動作,像是只使用3隻腳,或是從河床拖原木上岸,載客等等。主要都是由母象跟幼象來擔任,隨便一個地區,從鄉村到都市,幾百幾千隻都是母象,那公象呢??大象在等待遊客時,是連續好幾小時站在酷熱的陽光下,滴水未進。亞洲的象不是長時間在河床拖原木的,卻要一整天來回拖很多次原木表演,走路載客。

老虎,有些地方老虎是沒有拴的,失控的時候,常常會咬傷遊客,卻不會見報,因為太過偏鄉。獅虎,人工交配,人定勝天,因為缺乏生長限制基因,所以體型與遺傳的獅或虎都要大上好一些,過重,早夭,血管與骨骼問題很多。韓國??這個項目發展很好。

還有獅子跟老虎關再同一區,和平共處,蔚為奇觀,亞洲虎跟非洲草原獅子湊在一起,這樣的動物園給孩子錯誤的視覺教育。老虎拍照,餵牛奶,一早上下來,很小的老虎就喝下5瓶的「牛」奶。

靈長類。紅毛猩猩,野外數量已經非常稀少,目前預估20年之內應該會完全從野外消失。靈長類動物只有在發情期之前,大約是7歲之前,可以表演,而且才可愛,所以,表演壽命非常短暫,課堂裡分享的猴子擂台賽,一天四場,搭配一些黑猩猩、獼猴,支撐這種規模的表演,後台至少需要200隻猴子,牠們每幾隻被關在狹小的籠子中等待。

當你在表演場或是市場交易看見一隻,背後是有大約6-8倍的耗損,也有些物種是10倍以上。小猴是跟著母親,捕獵小猴一定要宰掉媽媽,很可能還有爸爸,可能獵捕受傷不能使用,狹小籠子疾病、不人道的飼養,可以說是百病叢生。表演用的猴子,大多是精神異常,正常的依附無法形成,拔毛自傷、機械性搖擺這些。其實我看到的人跟猴幾乎沒有分別,被迫離開母親的猴,跟人相近,同樣的眼神,同樣的悲悽,同樣的無助。

河馬,河馬體重過重,需要泡在水裡,一天下來,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都無法進到水裡。貓跳火圈,天知道這中間燒過幾隻,馬來熊喝可樂,一場表演至少喝2瓶,一天幾場。表演的場地多半是硬質水泥,動物的腳或蹄,都不適合在上面長時間行走。海豹這些唱歌發聲的動物可能是警戒、怒吼才有雄壯的氣勢,被迫用這種情感發聲。鳥,飛羽多半是被翦除,飛羽破碎,不完整,無法形成對的氣流,就無法飛行。

香港海洋公園有發展出比較好的模式,大鳥籠,不剪飛羽,可以飛行,餵食採取置放後,人離開,鳥可以用自然的行為覓食。金剛鸚鵡,出場時是由飼育員拿著新鮮的向日葵上面擺葵花籽,鳥站在花上頭而不是人的皮革上,用特定食物擺放來讓鳥飛來覓食。水獺,用一些玩具,有些裡面食物,有些沒有,牠們會去找,會去玩,遊客更多,反應更好。

如果,能夠用比較自然的方式去欣賞動物,動物的行為也是自然的,也同時可以賺到鈔票,動物園是可以有動力去改善,但是源頭是我們,我們的消費行為會影響動物園的作法。拒看動物表演,省下自己的荷包,也友善野生動物。

(本文轉載自:台灣母乳協會網站 http://www.breastfeeding.org.tw/forum/discuz/viewthread.php?tid=6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