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國小教師對動物利用態度之探究

動物與生活
文/
莊維倢

圖文/湯宜之提供


因應學校課程的自然教學之需求,小朋友現在最流行養甲蟲,上圖為一個倒楣的斷顎長頸鹿鋸鍬形蟲的照片((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愛的後果:一直摸一直摸.又不是狗.唉!)
 

橫屍遍野的甲蟲
 
 
相信大家小時都有因為課堂老師教學的需求而養蠶寶寶的經驗,當時連在學校門口賣冰的攤販都有買多少冰送蠶寶寶的活動,更不要提外面的雜貨店與商家為了撈一筆,而都有買蠶寶寶送桑葉等活動。不過課程只是一時的,小學生為了課程但容易養死蠶寶寶,就算還沒養死,等到課程結束就馬上爆發棄養潮。有些小學生就將蠶寶寶倒到垃圾筒(有些學生覺得蠶寶寶長得很噁但被迫要養,課程一結束馬上丟掉),還有人會讓牠們自生自滅,還有因為照顧不周被螞蟻咬死,有些還因為拿不到桑葉而讓之餓死等。
 
國小老師的動物保護觀念以及對課程飼養動物的教學態度等因素,無形間決定這些可憐且無辜生命的生殺大權,本篇論文由國立高師大的環教所研究生莊維倢提供,很值得大家下載來看,難道不能在教學上減少活體動物的機會嗎?難道不能發展其它的代替方式來進行教學嗎?值得深思
 
本研究之目的在發展一份國小教師對動物利用態度之量表,並藉此瞭解高雄縣國小教師對動物利用態度之現況,此外亦探討不同背景的教師,在不同動物利用用途之不同動物利用態度上的差異情形,以及三種動物利用用途分別在三種態度上的相關情形。
 
本研究首先整理相關文獻後,選定教學利用、科學利用與食用利用三種利用用途,瞭解教師分別在態度一(可隨意利用)、態度二(最佳動物福利狀態的利用)及態度三(不可利用)三種利用態度上的認同程度。以高雄縣472位教師進行施測,所得結果採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經兩次因素分析後,得到9個向度共33題,共可解釋總變異量為61.147%,除了確認量表效度,亦以內部一致性考驗(Cronbach α)檢視量表信度,確保此量表的信度達到一定程度之要求。將所得資料再以統計方式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在不同動物利用用途之態度皆以態度二(最佳動物福利狀態的利用)認同度最高。
 
教師的性別、宗教信仰、飲食習慣、飼養動物經驗、支持社會運動意向及實施動物教學意向,會影響教師對動物利用的態度。教師對動物利用的態度在三種不同動物利用上皆呈現正相關。國小教師認為飼養動物教學最重要的教學目標為「尊重生命」,教師若選擇飼養動物教學最主要考量原因為「符合課程目標及需求」,最適合飼養物種為「魚」,受測教師中以會實施飼養動物教學者居多,最主要考量原因為「可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