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人類襲擾不斷 柴山猴吃悶虧

動物與生活
文/
張舒涵
人類襲擾不斷 柴山猴吃悶虧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近年高雄柴山因不當餵食引起的「人猴衝突」頻傳,民眾為了捍衛權益,要求獼猴「搬家」。高雄市政府更祭出「遷移計畫」。長期研究柴山獼猴的生態研究員表示,柴山常有屢勸不聽的餵食者,刻意破壞生態,人們欺負獼猴的事件沒人看見,有人因獼猴受傷,問題又被刻意放大,真正的受害者獼猴卻無法為自己辯駁。

1989年柴山部分地區解除軍事管制,人類開始進入柴山活動。5年來,研究柴山「人猴衝突」的屏東科技大學研究員林育如指出,柴山一開始因能看到珍貴的台灣獼猴而聲名大噪,遊客人數平時約7 、8千人,假日可達2萬人;目前柴山獼猴總數約1千到1千2百隻。從遊客數量可發現獼猴攻擊性不高,少數個案是源於人類不良的餵養習慣,造成牠們以為塑膠袋中的東西是食物,搶食過程人們往往因驚慌而受傷。

禁止餵食 屢勸不聽

受高雄市府委託長期研究「高雄市柴山獼猴研究計畫」的屏東科技大學研究生陳祖揚指出,依照《高雄地方自治法條例》規定,若民眾餵食野生動物,可處6千元罰金,雖然市府定期請志工上山宣導,卻只有警察有權開罰,等志工通報,警察趕上山,違規者早逃之夭夭。

許多固定餵食者讓志工難以應付,林育如指出,過去曾見學校戶外教學,老師示範餵食讓學生學習錯誤知識,有的人態度強硬,遇到志工勸阻反而大吼:「有很多6千元可讓警察罰!」近年遊客餵食雖大幅改善,仍有許多「知法犯法」的民眾擾亂生態。陳祖揚指出,柴山獼猴母猴的高度繁殖力可能是人類長期餵食的影響。

錯誤認知 影響生態

對於學生、農民抗議「潑猴」的惡劣行為,林育如解釋獼猴的脫序行為部分來自人類不當餵食;另一部分則是遭受因欺負引起的「報復行為」。林育如表示,有些民眾自以為「正義」,設陷阱捕猴、拿鐵棍毒打、吊死獼猴,獼猴會記取經驗,啟動防衛機制,報復弱小的人類。

林育如感慨:「大眾只從幾個案例批評柴山獼猴的惡行,卻從不檢討人們對牠們的傷害。」

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指出,儘管政府三令五申要大家不要餵食,荒謬的是依然有學術單位「以餵食來進行獼猴研究」,甚至國小教材中竟出現以餵食獼猴來表現愛自然的「猴子爺爺」教材。楊娉育不解,獼猴萬年前就已來到柴山,到底是該怪猴子不懂校規,還是該怪學校強占猴家、學生不懂生態中「不干擾」的自然法則?問題都指向教育與保育專業嚴重脫鉤 。

個人經驗 無適用性

媒體報導學者和政府提出對付獼猴的方法:「用吼功」、「呼巴掌」、「帶棍棒嚇阻」。陳祖揚指出,這是少數人提供的自身經驗,不代表人人適用,反而會因挑釁而招來危機,何況:「獼猴不是你的寵物,豈可這樣任人欺負?」林育如說,登柴山路程其實約3個小時,民眾儘量避免帶食物上山,不拿塑膠袋,以免引起獼猴好奇,最重要的是政府應揪出固定餵食者,杜絕違規行為。她認為獼猴的習慣是人類長期養成的,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掉,如果有心落實,過了這段「陣痛期」,情況必定會慢慢好轉。

落實保育 和平共處

楊娉育直指,柴山更嚴重的問題是缺少「人的管理」,觀光局總認為是保育單位的責任;但人猴衝突與獼猴棲地被破壞有關,私闢休息區就是最大的問題,她認為政府應落實「保育與管理」並行,觀光局與農業局均有責任,教育單位更責無旁貸。

中山大學秘書楊育成坦承,校方的確沒有強力宣導如何與獼猴相處,未來會在新生訓練強化生態教育。校方曾告訴學生「美麗需要代價」,雖然曾發生人猴衝突事件,但多數學生其實很享受天然的學習環境,許多學生畢業後仍念念不忘與獼猴相處的時光,學校希望朝和平共處的方向努力。

市府鴨霸 強制遷移

高雄市長陳菊和農業局提出的「遷移計畫」,承諾將3個月內尋找合適地點,將獼猴遷移。楊娉育批評,遷移後必定影響食物鍊,「自家解決不了的事就丟給別人去承擔,違背生態保育精神必會引起國際反感」。

林育如呼籲,人們總以自身利益考量,忘了「先來後到」的道理,柴山本是獼猴的居住地,政府若不落實正確的生態教育,強制遷移獼猴,捕抓過程可能會造成人與猴的嚴重傷害,這群已遭污名化的獼猴未來遷到哪裡都會有人抗議,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根本無法終結「人猴大戰」。

(文章出處:台灣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