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動物園傳出黑熊攻擊同伴致死的事件,關懷生命協會致電詢問壽山動物園原委,園方聲稱是一隻疑似發情的公黑熊突破隔離門,攻擊鄰舍的另一隻公黑熊。台北市立動物園於前(2012)年元月也曾發生同樣的事件,造成一隻母黑熊死亡。再再顯示動物園對於籠舍的設計、維護管理、緊急連絡電話的設置與事件的應變能力都不嚴謹,對於動物的照養紀錄更缺乏周詳。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主任裴家騏教授表示,動物在衝突前可能會有一些異常徵兆,如果有詳細的觀察和紀錄,即可避免一些憾事的發生。
根據裴教授表示,在野外黑熊通常是單獨行動,雖然冬季部分地區的黑熊會因為食物等因素有聚集的現象,但是在野外是能夠彼此迴避的,不像圈養的空間無處可閃。在不得已圈養動物的情況下,可透過下列方式來改善動物的生活。
1.加強觀察紀錄
因為圈養的空間有限,必須將動物們進行合養、混養,或是換新鄰居時,都要加強觀察紀錄的工作,在衝突擴大之前,立即採取分離、阻止等行動。每種動物都會發生爭鬥,無論是熊、草食動物、蜥蜴,甚至是看似溫和的烏龜,皆不容忽視。每隻動物的個性亦不同,即便是同種,都必須當成獨立個體來對待。
2.照養日誌鉅細靡遺
管理員必須要有照養日誌,包含異常行為和衝突時的對象、頻度、季節、場域環境等資訊,長期紀錄下來,可以發現加入新動物、不同場域、季節動物的反應,作為照養、挑選室友、改善籠舍環境、管理模式等依據。冬季應該是黑熊的懷孕期,並非發情期,壽山動物園是黑熊繁殖中心之一,理應有完整的發情完整紀錄,不能以動物發情狂暴來卸責。
3.環境豐富化
裴教授不斷強調他們不會阻止動物的刻板行為,因為刻板行為的發生表示動物找到地方宣洩情緒,他們所做的是,嘗試各種方式讓動物有事做,正常行為增加,刻板行為自然就會減少。例如:埋設塑膠長桶,隨機擺放食物,讓黑熊一一探索、偶爾會在葉子上噴灑蜂蜜,讓黑熊慢慢品嘗等。
有些動物因走私、人工繁殖、受傷等因素必須終身圈養,照養方都應把動物當成自己的家人,盡量給予妥善的照養。而民眾也應避免飼養野生動物,阻斷商人走私、繁殖的念頭,並拒絕使用獸夾、陷阱、毒藥等傷害野生動物的行為,從源頭減少收容動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