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漸涼!每年的這個時刻,總是要想想一路走來留下的痕跡。協會每年為實踐「尊重動物生命、關懷生命倫理」的理念,按部就班地做了許多事情,在此想從三方面談談想法。
其一、地球何以處處充滿美麗與驚奇?因為這個世間是由人類、動物、植物、礦物等聚集而成,隨著氣候的四季更迭,在時空環境中達成一種自然的平衡關係。但是近數十年來,由於人口增加,對於居住地無限制地擴大,以及對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無節制地獵取與販賣,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地減少,人類與動物間的物種平衡,開始出現危機。
野生大象原本是一種具有群體性、組織性的溫和動物,但當大象社會因為人類的偷獵、居住地被開發,造成大量死亡及大象社會的崩潰,大象的性格逐漸變得抑鬱、恐懼、極具攻擊性,所以才會有非洲幼象發怒殺死犀牛的事件,這不該只是動物與動物間的互存關係,未來人與動物間亦有可能產生未知的變化。其它弱小的野生動物或許沒有這樣的攻擊性,但物種的滅絕勢必影響整個生物鏈的因緣關係。如溼地、森林等的自然環境,不僅可作為人類和野生動物間的自然緩衝帶,更可減低疾病跨物種傳播的途徑和機率。
野生動物棲地開發,讓石虎、水獺、黑熊、陸蟹等面臨生存危機,協會除了撰文呼籲聲援,更參與反對石虎棲地開發的行動。石虎與雲豹是臺灣原生種的貓科動物,後者可能已經不見蹤跡,石虎則於2008年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如此珍貴的物種已經因為美麗的毛皮惹來許多殺身之禍,實在不該又為了人類的經濟開發,破壞它們的棲息地。應落實《野生動物保育法》,真正達到保護臺灣珍貴的生態、生物資源的目的。
其二、由民間團體頒獎給各縣市政府,是一項具有指標性意義的事。「行政監督」並非新的概念,在法治國家中,可以透過立法、司法、監察機關等,對行政單位進行監督、質詢、彈劾等,以防止行政單位違法、怠惰。乃至人民亦可運用請願、訴願等權利,向國家機關陳述意見,保障人民自身的利益。但運用行政監督的觀念與方法,為動物發聲,要求縣市政府真正落實保護動物的作為,積極地減少動物凌虐、死亡的悲劇,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協會除了長期與數位關懷動物權的民代合作,推動法案來督促各級行政單位重視動物生命,更舉辦「2014動物保護行政評鑑」,對各縣市政府進行詳細、嚴謹的評鑑,今年由宜蘭縣與臺南市得到特優,是值得肯定的事。但以比例來說,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其實各縣市政府對於動物保護有許多事情可以做,但是官員們若不能以更積極的態度與方法,落實政策及有效措施,反而被舊觀念、低期待給制約住的話,從「大象理論」的後果來看,會讓這片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美麗土地,快速地變調,所以人民必須對政府善盡監督之責。
其三、「收容所零安樂死」是協會今年的努力目標。流浪貓犬結紮是量的控制,零安樂死是質的維護。流浪貓犬減少,收容所的品質就會提昇,也就不必要以安樂死為管控的手段。我們要努力的不僅是零安樂死,更希望在收容所的貓犬有機會被收養,即使沒有被收養,也期待能夠得到良好的對待與照顧。
護生,是人類真性道德的展現,因為凡是生命都有追求平安、快樂的本能,而可以兼顧自身與其它動物都能無憂生存的就是人類。因此在「以己度他情」的慈心覆護之下,我們至誠希望動物們都能享有生存的權利。於此年末之際,不揣愚陋,略述數語,以表對有情關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