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之聲】第333期

 

讓大學博物館走入中小學 

本期目錄

1.【專題-實驗動物】讓大學博物館走入中小學
2.【專題-實驗動物】青蛙的犧牲讓我學到了甚麼?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3.【專題-野生動物】【臺灣的自然與歷史】隨想:伐木小匠眼下的臺灣雲豹
4.【專題-動物倫理】【臺灣的自然與歷史】隨想:「濁水溪三百年」後,有意識的退讓與簡約生活
5.【專題-動物倫理】【動物與人類社會】隨想:自遠而近的「動物福音」
6.【專題-動物倫理】【動物與人類社會】隨想:界線

專題-實驗動物

    

讓大學博物館走入中小學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博物館與植物標本館共同研發,利用標本資源與對應的教案結合,設計適合國中小學生學習、提供教師租借使用的「行動展示盒」。不僅發揮大學博物館的教育責任,並擴大典藏之效能,打破地域及年齡的限制,讓館藏及教育資源推廣到國中小校園中。這麼有趣的資源,在哪裡?怎麼使用?如何借到呢?(繼續閱讀)

專題-實驗動物

    

青蛙的犧牲讓我學到了甚麼?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請想像一個使用仿真模型、寫實影片、屍體機會教育…等代替活體解剖的實驗課程,是否更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是否更能促使學生的創意,思考如何以不傷害的方式觀察動物,達到一樣的滿足及教學指標,是否確實能夠將有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有可能覆舟的程度降到最低?(繼續閱讀)

專題-野生動物

    

【臺灣的自然與歷史】隨想:伐木小匠眼下的臺灣雲豹

棲地的破碎與毀壞導向物種滅絕的危機,已是生態保育的共識。梅花鹿、雲豹是容易受人類注目的物種,我們尚可覺知其存在與否,進行調查、研究、甚或採取保育行動;可知某些物種,當牠被人類發現時,已處於瀕危狀態……(繼續閱讀)

專題-動物倫理

    

【臺灣的自然與歷史】隨想:「濁水溪三百年」後,有意識的退讓與簡約生活

濁水溪為臺灣最長、流域甚廣的河川,循著「濁水溪三百年」的歷史,如若褪下作為人類資源的外衣,人面對河川,該抱持何種態度?並展開何種可能的人與自然關係呢?(繼續閱讀)

專題-動物倫理     

【動物與人類社會】隨想:自遠而近的「動物福音」

2014年底,一位小男孩因為狗兒離世而傷心不已,教宗安慰他說:「在基督的永恆中,有一天我們會與動物再度相遇,因為天堂之門是為所有受造物而敞開的。」教宗翻轉傳統教義,暗指動物具有靈魂,得與人類共享天堂樂園!(繼續閱讀)

專題-動物倫理     

【動物與人類社會】隨想:界線

「嘿!你總是只看見自己,你真的什麼也不懂啊!」小說家描述女主角對男主角的傷感低語,呈現人我差異的齟齬及感嘆;如果延擴至自我與他者、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是否其間的界線依然顯著?依然帶來期待以外的負面效應呢?(繼續閱讀)

 


關懷生命協會 Life Conservationist Association   臺灣 10467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2段120號3樓
歡迎轉寄|臉書粉絲專頁線上捐款歡迎訂閱取消訂閱連絡我們

關懷生命協會
Life Conservationist Association
臺灣 10467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2段120號3樓
歡迎轉寄 退訂電子報